1.坚持做完自己的事情,不要盲目跟风。
不管是背诵还是做题,学生的速度不一而同。原来,只是硬性要求,只是统一时间,学生完不完成,都被动“终结”。明明知道这样不科学,却从未用心研究过。前几年有了一点有关层次教学的思考,还发表了一篇小论文。后来才懂得,那只是浅浅的表皮而已。有了思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实践。今年的教学才真正慢慢接近“层次”,才渐渐理解分层的意义。比如对背诵而言,我会布置两个层次的作业。背得快的,完成了第一层,可以进入第二层的作业。因为这些快速完成的都是上进心强、效率高的学生,他们有充足的精力入做更多的事情。而中游的属于大部分,是主力军。但学困生是最慢的,他需要慢慢来,更需要等待。时间长了,他们习惯了按自己的节奏去学,而不要去看别人,更不用别人的标准去衡量自己。一刀切,看似高效,实则自欺欺人。因为他们相差甚多,这种差异是事实存在的。无视它,就是低效。很多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完成的质量决然不同,这样的层次布置能有效地解决每个人的问题。
2.动口动脑动手,黄金搭档促进步。
原来的检查,都是老师亲力亲为。因为不放心,老师劳动量大,心累得很,学生被动接受也心不甘情不愿。如今,让他们动起来,相互监督,已成为常态。当我们选择相信,一切都会好好运转起来。为了一目了然地了解学生的状况,集体站立检查,背过就坐下。他们在教室里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即使不学习,也会感到累。坐久了,有了些许时间站一会儿,很得意。他们彼此笑着,说着,听着,纠正着……接近尾声时,总是有那么几个人在站着。虽然没背过,但他们有一颗诚实的心。课下,让同桌监督完成。我知道,其间可能有质量不太好的检查,但毕竟是少数。我说,你是你同桌最好的学习伙伴,你同桌是你最好的监督委员。我只负责一圈一圈地观察,一遍一遍地督促,渐渐的,他们都能较好地完成预定的任务。偶尔,抽查,也会遭遇磕巴,定时的提醒让他们更好地懂得,学习不是老师的事情,但老师能促进你的进步。唯有自律才能让自己更加优秀。我说,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自带光芒,你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标杆,成为同桌羡慕和追寻的榜样。当人人都是榜样,所有人都做好了,班级自然有了无敌的力量。
3.挑战自己的勇气和胆量
有半年的课前时间,让他们去讲台上讲诗,讲名著。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第一次时,腿往往是抖的,脸是红的,眼神是下垂的,说话是磕巴的,声音是低低的。第二次再登台,明显有了改观。虽然还是紧张,但看起来有点放松了。再后来,就有人主动去讲了。讲完都有掌声,这掌声既送给别人,也送给自己。讲完都有点评,或是老师,或是学生。既有鼓励,也有建议。那些学习成绩不算好的学生,一登台,竟然也神采奕奕,颇有自信。即使讲得不太好,但明显看出内心很愉悦。也许,他们很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让成绩暂时落后的他们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后来的作文里,好多同学写到这段经历,我又结合写作出现的问题讲了些该改进的地方,收获不小。我相信,这样的经历必带给他们一些真实的感悟,也必为写作提供了真实的依据。语文,就应该是这样的边讲边写,边感边悟,在相互推动下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