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自己一人继续往前走,越走越远,越来越听不见人群的嘈杂,也看不见那么多是是非非,走累了歇歇脚,微风轻轻吹,空气格外新鲜,在小溪旁坐下,享受着那份宁静,天空中没有那种洁白无瑕的云朵朵,有的是一片片不同程度的蓝,和白中透着灰,灰中又裹着蓝的蒙蒙眬眬的斑块。
清明前后的时光里,我们北方地区要不是特意种植观赏性的植物,还是看不到色彩斑斓的全盛之春呢!绿的还不深,花开的还不多,还能看到一大块一大块刚刚播种下籽的田地黄土面貌,还没怎么下过雨,地里的冬小麦还有其他庄稼蔬菜等主要还是靠地下井水的灌溉。
我村地形繁琐复杂,既有大片肥沃的平原地块,又有沙石为主的贫瘠坡岗,还有起起伏伏的小山,农业种植也分多个方式,有实现了全部机械化的,有半机械化的,也还有全人工的,因为地形不一,也为了实现公平,每家每户分到很多大小不一的小地块,有的在东,有的在西,很难耕种,时间全部浪费在去地的路上了。
山坡上不能浇地下水的地块只好听天由命了,等一场雨播种,再等一场雨灌溉…所以坡岗上的庄稼也就种一茬玉米或者其他耐旱的农作物,每年的大概阳历五月份种下籽,待秋天收获…也长不了多少粮食,全是因为老百姓们不肯浪费那些地罢了。
也有个别的村子的山岗被开发商看中了,租建立了很多厂房,或者搞一些养殖业,被征地的农民们也算有个旱涝保收。时代在进步,我想很多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有一个妥善处理的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