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该坚持自己原来的处事方式还是改变自己和别人打成一片?
咨询师:两者之间能否找到一个平衡?
来访者的思考:
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和融入别人并不矛盾。
无法融入别人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不够接纳,总是在带着评判看待他人。
学习焦点之后与同事的关系有了一些变化。
咨询师:关系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意义呢?
来访者:可能是自己变得宽容一点了。有时候还挺感恩同事们的。
咨询师:感恩?这是指什么呢?
来访者:同事有时候也会帮自己一些忙。当自己作为办公室小组长为大家做好一些事情时,大家表示了感谢,并给予一些承诺。后来因为情况的变化,大家无法为她兑现承诺,有人真诚地表达了歉意,来访者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诚意,很理解。但也有人很虚伪,不理想的结果也让来访者心里有落差。也或许是自己还是不够包容吧。
咨询师:那假如这样坚持一年、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来访者:会有很多的变化。
咨询师:这些变化发生的可能性是几分呢?
来访者:五分吧。
咨询师:五分是一个不低的分数,能说得多一点吗?
来访者:回顾与同事在某些事情上的分歧使得同事“不喜欢”自己,感觉自己阻止不了时,可以不说出来自己的意见,默认对方的做法,更多地理解、接纳他们。
咨询师:当你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接纳时,你和同事的关系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来访者:会变好很多……
咨询结束时的总结与反馈:
来访者的收获;
咨询师的反馈:不断努力的你会更有弹性,更圆润,更包容,一个独特的你。
观察员的反馈:等待的陪伴安神补脑、反馈的赋能画龙点睛、评量的思考拨乱反正。
最后的思考:
当事人想要坚持的是什么?
当事人不认同他人的是什么?
和谐相处需要的是什么?彼此的尊重(允许、接纳他人的不同)、理解、包容和帮助。
当事人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当事人已经做到的有什么?见面时友好的问候、给他人适时的帮助、对他人苦衷的理解、得体的让步、自我的提升。
在双方都舒适、都能接受的区域友好相处,在无法相融的区域保持距离,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和融入别人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