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2

重启自己的第一天:

01 早起

早上6点醒来,还是没有起床,耍了一会儿手机,再床上做了一些简单的拉伸,到6:30才起来洗刷,6:50去叫小朋友起床,算是顺顺利利出门,地铁上班顺利到达。

做的好的地方是:昨晚强制自己入睡,早上醒来顺利;有拉伸,开始了第一步运动;50叫小朋友起床确保了可以一起出门;

做的不好的地方是:醒来后没有立刻起床,玩手机了。

改进:晚上把手机放梳妆台,这样睡前、醒来时看不到手机,只能选择起床;再准备一杯水,完成:起床、卫生间、刷牙、称体重、锻炼的流程。

还可以做的更好一些,明天早上去给小朋友买个早餐。今晚提前问问他想吃什么,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02 今日份学习

上班看到每日日历中说到,每日应该做的三件事:运动、思考、给与爱。

我也想了想自己认为每天应该做的事:

早起(早6)、冥想(午休)、读书(微信听书)、运动(碎片化)、写作(思考);给别人爱(家庭);一点一点的来吧~!

看到比尔盖茨的自传时看到,原来他小时候也是个问题男孩,父母的头疼成都不下于我,甚至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

父母的愤怒

先是与母亲吵了起来,母亲告诉父亲,随后又与父亲吵了起来,甚至被父亲泼了一杯水,但态度依然自我:谢谢您给我洗澡了。自觉把家里搞到不得安宁,于是父母寻求了心理医生的帮助。

放手吧,他终归会赢的。
不要浪费精力。
自己调整思路

医生对父母的建议是:放手吧,他终归会赢的。

医生对盖茨的建议是:与其浪费精力与父母对着干,不如更多的专注于获取那些将来踏入社会时能用的上的技能。

父母接受了建议,调整自己的思路,接受自己的孩子距离许多家长心目中正常孩子的标准要差一点儿。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控,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做自己。盖茨也更加努力去做个好儿子。进入了和平休战状态。

看到这里似乎安慰了不少,最近和小朋友之间也是在闹矛盾,因为爸爸不在家,更是难以管教,倒不如听从医生的建议,最终是他要自己做决定,终归赢的会是他,我是更在乎他更爱他一些,给与爱就可以了,接受他比普通孩子差一些,依然爱他。

03 

认知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理解世界、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能力。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能力。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一件事,如何选择下一步行动。

认知不到,教育就等于无效。

不是他叛逆,是他认知没到那个层次。只有当他亲身经历失败、看到现实残酷时,才会开始思考你说的话。

认知力到了,内驱力自然出现。会主动学,因为他明白:“我现在多努力一分,将来人生就多一份选择。”

唤醒内在动力的前提,是先帮他打开认知的窗户。

古人说:“见多识广。”

你带孩子看过世界,他就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小圈子;

你让他读过好书,他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你让孩子多接触身边认真读书有出息的同龄人或前辈,他就自然会想着见贤思齐。

比如:

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不只是玩,而是在激发他对世界的兴趣;

给孩子看纪录片、历史剧,不只是娱乐,而是在拓展他的视野;

鼓励孩子提问、表达观点,不只是锻炼口才,而是在训练思维。

长期看,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他的认知力。

与其焦虑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如花时间陪他开阔眼界、培养思维、建立格局

认知力未到,讲再多都是白费;认知力上去了,孩子“不待扬鞭自奋蹄”,自己就会奔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