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调研,展现孩子们最日常的课堂,和我一起负责功能室的主任认真地带着孩子们打扫了卫生,上课这活我就义不容辞的接下了。
说实话,为特殊孩子做语训,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完全是靠和孩子们接触的实际及参考相关资料摸索的,我不知道坚持许久结果怎样,但作为一个曾经的语文老师,我清楚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一个由词到句进行交流的过程,多说,清楚准确的说,是没有错的。
于是我提前全部查看了一遍语训室的教具,然后结合培智语文教材中的《毛巾》这一课设计了教案,这一课侧重语言训练,还是比较适合来进行语言训练的。像以前教语文那样,我喜欢先裸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了解内容,明确主题,鉴赏写法,进而揣摩编写意图,并初步确立一个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思路。这样的文章简短明了,从标题,课文,课后练习,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编写意图和训练倾向,因而教材无需多备,而学生个体特殊,重点就放在备学生上。
考虑到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认识事物如幼儿一般多停留在视听上,我就仔细挑选了家里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毛巾带到学校作为教具。
第一节,我走进功能室,看到三个不同的孩子,一个聋儿,两个智残,和他们交流,我发现聋儿能看着口型一个字一个字的跟着说,然后能组合成简单的句子,智残的两个孩子能说两到三个字,还都是说不清,或者说的话有丢字现象。这和我预设的学生情况基本吻合。
从实物导入谈话,到图片认知表达,再到准确读出词语,最后再回到实物拓展强化,整个过程如我预设的一般很顺利,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我预想不到的惊喜。
比如说,对毛巾的质地触感进行表达时,两个孩子说出了“软”,另一个孩子说出了“毛毛的”,这样的表达显然是形象得多。再如对毛巾的不同进行比较时,有两个孩子竟然很细致的看到了毛巾上的图案,并描述下来,语言虽然简短,但表达还是比较清晰的,其中在说到颜色时,因为不能描述,一个孩子竟然指着窗帘,我发现毛巾的颜色和窗帘确实很近似,这让我有点惊喜于他们的发现力。最后在对毛巾用途的认知中,孩子们的思维又一次体现了潜力的存在,从擦脸、擦身体、擦头发,有个孩子还提出了擦桌子、擦玻璃,这又刷新了我对这些孩子认知能力的认识。
这节课结束,我开始重新认识这些孩子,也开始重新思考如何给这些孩子上课,因为,课堂,才是催生孩子思维深入的阵地,好好备课,好好上课,方不负师心。
很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