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篇讲到,我们坐上魔鬼城到塞里木湖的大巴,一路聊着。
苏菲和我谈到,她对中国大学女同学的担心,感觉她忧心忡忡的,到底是什么让她那么忧虑,我很认真地想听听看。
因为都毕业了,一些女同学家里开始为她们找对象。有一个女朋友,家里面为她找了一个对象,就见了一面,同学已经基本表示接受。
当她问同学,你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对生活的看法。
同学都表示不清楚,然后同学说,家里帮找的,对方家境好,工作好,收入好。
好吧,在苏菲看来,两个人在一起长期能够和睦地相处,是因为彼此对生活的看法接近,三观较一致,有很多共同点,有相同的志趣。
而她的中国女同学的主要考虑是家境,工作,收入。这是截然不同的择偶观,在苏菲看来,同学如此草率地接受家里介绍的对象,自己没有充分的接触了解,让她对这个好朋友婚姻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我想,家里的长辈帮忙选择伴侣,未必肯定就是一件坏事,长辈是过来人,对自己的子女很了解。
双方家长之间应该,直接或者通过介绍人,对彼此有不少的沟通交流和了解。
两个家庭之间彼此多维度地比较能够相互接纳,而孩子是从那个原生家庭里出来的,三观就等于是已经考量过了。
也许苏菲考虑的东西,家长们也为两个孩子做了考虑,所以希望苏菲能够不用太为女朋友焦虑。
当然,如果女同学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和介绍的男士在一起相互了解交往一下,他们自己最终确定,他们是自己愿意在一起共度一生的人,那样是最好的模式。
如果他们通过接触后,觉得并不愿意和对方共度一生,那么我想父母也会最终尊重子女的选择,可以重新物色新的对象。
或者子女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对象,父母到时候可以为子女把把关的,这也是一种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
中国有不同的家庭关系,相对欧洲父母对子女的独立自主的培养,中国家长更是百般呵护的关爱,多少家长愿意安排好子女的方方面面,无非希望子女能够有个幸福美满的未来。
日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自由恋爱的,和父母介绍的,两种婚姻比较下来,父母介绍的夫妻感情融洽度不低于自由恋爱的。
所以只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不同教养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婚恋模式,好坏各有利弊吧。
不过,确实中国较普遍地会比较重视现实层面的事情,即家境,工作和收入。
如果说法国等高福利国家,基本生活已经无忧的情况下,大家更看重精神层面的契合。
而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因此生活现实层面的考量一直是占较大的比重。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走好,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未来中国人的择偶观,应该会更加偏重于精神层面的契合。
原来经济水准之下,一些并不合适的夫妻会不得不委屈着过一辈子,就是因为没有物质基础来改变婚姻状况,离婚的成本很高,无力支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经济基础足够好,如果婚姻在长久情况下并不尽如人意的话,能够支付离婚的成本,同时也足够承受新的婚姻的物质成本地话,离婚就变得普遍起来(这是这些年中国离婚率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是现实情况转变后面临的实际局面,无好无坏,只是这样的现实客观的情况。
相信大多数人在寻求一段婚姻关系中时,都是希望长久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是大家普遍的共同愿望。
因此,高离婚率会倒逼人们重新思考婚姻观,择偶观。
这时,人们选择配偶不再会是将家境,工作和收入放在第一位了,而是会将两个人在精神层面的契合度放在首位,将两个人的相互理解支持和感情基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说了挺多,感觉苏菲的忧虑有所缓解,但我想让她能够真正明白中国式的爱情和婚恋模式,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和更多深层次的了解。
至少她有所理解女同学的情况,未必如她担忧的那样,那么糟糕,或者女同学在她的提醒下,会考虑一下她建议的那些方面,那就更好。
接着,苏菲又谈到男朋友与她的关系从上面讲的那些层面,她都觉得两人非常契合,她们彼此喜欢,相处融洽。
她去了男朋友家一趟,了解了男朋友大家庭的一些事情,使得她对俩人的关系似乎有了不少的犹豫。
我问她是些什么状况,她打开了话匣子,感觉这是她最深放在心里真正影响她最大的部分,下面是她的诉说。
男朋友家里,外公是家长,古董生意是外公在主做,男友母亲和男友协助。将来外公希望将家庭生意传给男友。
第一次去他们家,见了外公,外公喜笑颜开,明显很欢迎我的到来。外公当着我的面,将一叠现金交给我男朋友,让男友带我好好地玩玩。
我觉得特别奇怪,如果在法国,同样情况下,如果外公是家长,如果外公很爱男友,外公会私下里将钱给男友,而不会当着我的面给男友。
这样做,无非在我的面前显示,他才是这个家的一家之主,一家之长。这让我很有些反感,这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展示权力而已。此乃其一。
其二,我在日本期间,有一次,安排家庭在外聚会,外公没有参加(应该是瞒着外公的),我看到男友母亲和男友父亲见面,晚上同宿一间屋(而事实上男友父亲已经与母亲离婚,当年是外公逼着离婚的)。这也让我感觉非常奇怪。
其三 我男友的弟弟,在东京工作,本来与女朋友好好的,感情也很多年了,突然两人就分手了,原因也不详。
这诸多因素,弄得苏菲非常难以接受,觉得要与这样复杂的家庭关系,不是以爱为纽带的家庭结合让她非常担忧。
我为苏菲的敏锐感到高兴,她到底是西门子高管的女儿,到底十六岁就开始世界旅行,有独立辨证思考的能力,在她的描述中,她的判断和解读不得不说是很到位的。
对她的担忧,我表示理解,这确实是个非常独特的家庭。
如果涉及婚姻的话,确实要细思量的,如果最终要结婚的话,要清醒地面对这样的局面,想好如何与这样的现实情况和谐相处。
苏菲表示她与男友商量尝试过,摆脱这样的家庭环境,考虑到法国定居,但估计男友不太好找工作,而且这样男友就不得不放弃他所钟爱的古董生意,因此,她觉得不太可能。
我建议她不要太烦恼了,先顺其自然吧,有些事情,放一放自然就可以想得更清楚,界时水到渠成。
我建议她可以将精力先放在寻找合适的工作上,关于这点,她表示也是很困惑。
目前她在法国驻北京领事馆实习,如果想留下来,是可以的,不过,这样她与男友就要分开了,因为男友不愿意留在中国工作。
如果在法国找工作,她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不过,这个问题她不担心,因为,法国的福利,有向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两年的生活补贴,足够生活。
这是为了她们有充分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不是为了谋生随便开始一份工作。
不得不说,欧洲高福利国家,虽然他们政策也有弊端被诟病,但是政策是很有道理。
一个社会,每个人做着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整个社会能够效益最大化,同时社会成员的幸福感也是最大化的。
我想对她说,你很聪明,感觉你可以胜任挺多工作,不过最终要靠你自己,选择一样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来做。
对于她提到的对男朋友家庭关系的困惑部分,感觉有些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只要是她与男友相互信任,理解和感情好,相信那些都是可以慢慢理解和消化的事情,可以与男友共同面对。
得知日本核辐射时,与苏菲联系过,她已经与日本男友结婚,并定居在日本,成为了一名法语教师,所幸核辐射对她没什么影响。
很高兴她已经克服这些情况,并能够与这样的局面和解,找到和男友一起生活的办法。
好吧,这是一篇没有风景照片的游记,因为我们这一天基本都在车上,谈论了这些话题,我觉得挺有意思,占用一篇,专门分享。
下篇,我们午夜到达塞里木湖,漆黑的夜里,摸着黑走了一段最恐怖的路,度过了一个最惨的晚上,不过现在想起来,又是挺有趣的晚上,至少终生难忘。。。下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