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为母亲房子立案的事儿费尽周折,托人情的路走不通了,只能换一种方式:紧紧盯住立案人。
她再次来到立案大厅,寻找之前留下联系方式的立案审核人。原本以为对方就是窗口那位戴口罩的工作人员、她对那位女士印象颇为不佳,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怨愤情绪的源头。
苏珊站在服务柜台旁边观察了一会儿,拿出手机拨通了电话,却不见那人接听。或许工作时间不方便接电话?她思忖着,转向咨询台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简短回应:“她在里面办公室。”
不是那位戴口罩的女士?苏珊有些错愕,同时为自己这些天暗自生的闷气感到些许惭愧。
既然进不去内部办公室,她只好站在服务柜台外提高声音问道:“郭老师在吗?”一位路过的男工作人员热情地指向另一边:“她在5号窗口里面的办公室,不在这里。”
苏珊道谢后快步走到5号窗口。这次她没有再喊,而是再次拨通电话。几声铃响后,电话终于接通,那头传来年轻女声。苏珊赶忙说明来意:诉讼材料早已审核并通过法院小程序上传,等待已有一个月,希望能得到明确答复。说到年迈的母亲为此事忧心住院,她本想借此博取同情,可话到一半,她自己声音哽咽,眼圈也红了 ,那不是刻意卖惨,是真的委屈。普通人想走通维权之路,怎么就这么难?
电话那头的姑娘似乎有所触动,给了她一个领导的号码,建议她再向领导反映。苏珊立刻拨了过去,可领导语气很冲,直接打断她:“立案不归我管,你找我干嘛?”还没等苏珊解释完,就表示会让审核人去向他说明情况。
苏珊有点不安,担心给那位姑娘添了麻烦,但还是转达了领导的话。姑娘语气平和,答应会去沟通。苏珊又絮絮叨叨重复了自己的处境,对方始终耐心听着,并承诺会一并汇报领导。苏珊连声道谢,心里重新燃起一丝希望。
可没想到,从那天之后,再也没有打通过那位姑娘的电话。苏珊刚提起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
连续两天联系未果,尽管外面风声呼啸、寒意凛冽,苏珊还是决定再去法院一趟。
这一次,她依|日没见到人,电话也依旧无人接听。她只好再次站在大厅里喊“郭老师””。一位年轻女孩闻声走来,轻声告诉她郭老师不在,有事可以找立案领导,他此刻就在大厅。
苏珊回头望去,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正在安抚一对情绪激动的老夫妇。她隐约听到他们也在抱怨“电话不接””。难道今天是什么特别接待日?
等那对老夫妇稍平静,苏珊快步上前说明自己的情况。对方一听到是“楼盘维权”的案子,立刻直截了当地回答:“这个立不了,区里有要求,我们得听区里的。等有指示了再说。”
“区里?是区政府吗?”
“对。”
“那要等多久?有没有大概的时间?”
“很快吧,具体说不准。”
苏珊心下冷笑。法院立案竟需要政府首肯,所谓“司法独立”从何谈起?而负责人对此理由的习以为常,更说明这类情况并不罕见。
走出法院,苏珊的脚步格外沉重。政府的介入让情况更加复杂。她明白,公司原本愿意赔偿解决员工问题,但政府担心此举会影响整体解决方案的推进。各方势力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而普通民众的权益,反而成了最容易被牺牲的筹码。
前途愈发黯淡。苏珊灰心丧气,懊悔没有早些提起诉讼,如今只能眼看着时机流逝。
有时候,一扇门迟迟不为你打开,并不是你不够用力,也不是你资格不够,而是因为你被卷进了一场你从未知晓的棋局。在那盘棋里,你不是棋手,甚至也不是棋子,只是棋局开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