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回来吧,别管悠悠了,爱谁哄谁哄,那是他们两口子的事。”电话里琳不管不顾劝说着母亲。
母亲第一次出远门就是这趟去北京看孙子悠悠,悠悠两岁半,幼儿园放假了,爸妈上班,外公外婆走不开,只能让奶奶过来带。
母亲扔下鸡、猪和羊,还有地里的庄稼,赶紧收拾东西坐火车过来看孙子,心想着帮孩子们减轻负担。一来孩子小,别人看着不放心,三天两头生病去医院,一个月上不了几天,学费还挺高。
心想是一回事,做起来是另一回事。
母亲在北京,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心烦意乱,喝睡觉药,一点作用不起,眼巴巴地一分一秒盼着天亮,难熬。白天想打个盹,孩子兴奋地四处玩儿,不能撒手不管,全靠信念撑着。
亲戚们纷纷打电话开导宽慰,别惦记家里,牲畜喂得很好,老伴把地里的庄稼也打理的井井有条,野草也拔过了,这几天雨水足,今年肯定好收成。你留下安心的哄孙子,儿子儿媳挣钱不容易,一辈子就抚养一个孩子,需要帮忙也就两年,再大一点,不用哄了。当老人的,尽力帮忙。
母亲听着,心情好了一些,儿媳适时地给买衣服和鞋子,大家处得相安无事。
琳心里隐隐不爽,凭什么母亲就需要忍着帮弟弟家看孩子。
琳生下女儿,母亲好不容易侍候完月子,匆匆回家孩,女儿一直由婆婆带大。偶尔过来带几天,母亲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不舒服,怎么就不忍着帮忙?
还是亲儿子,女儿的事,能推就推,儿子的事义不容辞。
这次的事,琳撺掇着让母亲别去,母亲没听,去了又挑拨着让回来。
母亲心情不好时愿意和琳说说话,抱怨几句悠悠不听话,媳妇不好沟通。毕竟是女儿,说话深浅也不多想。
不曾想,每个人的立场大不相同。
琳内心觉得母亲偏心,你不是不能出远门吗?晕车吗?丢不下家吗?怎么现在就好好的,一来我家,就一堆事,去人家就神清气爽,明摆着心疼儿子。
母亲本来是想听点开导的话,听琳这么一说,再也不打电话了,心里更堵得慌。
自己里外里都不是人,这几年对女儿不薄,为什么在她眼里就有偏心呢?
女儿家离婆婆近,平日里不做饭,家里除了盐和牛奶,什么都没有,每天吃饭都去婆婆家。母亲来了,也带着到婆婆家。
实在不方便,给人家收拾碗筷吗?亲家也不好意思,等着人家端上端下,自己又觉得不得劲。
一年里冬天送肉,夏天送菜,秋天送新磨的白面。听说亲家喜欢吃野菜,一到春天,各种野菜挖好,洗干净送过来。
幸好只有两个孩子,不然自己这点身子骨,真招架不住。
我从不建议多生孩子,没想好怎么教育,茫茫然的生下来,后面的事无力应对,孩子多与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感恩的心,索取少一点,理解多一点,幸福感日渐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