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有限的学识里,最喜欢的是儒家经典《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这短短的几句,道出了做事的真谛: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要拎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到了四五年级,每到考试之前老师都会叮嘱学生们考试的技巧,比如:先易后难,把试卷从头到位顺序做下来,简单的做掉,困难的暂时跳过去,待把有把握的题目全部做完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做那些困难的题目。
进入到中学,以及高中以后,还有其他类似的技巧:先熟后生,先小后大,先点后面,先同后异,先高后低,等等。
后来读了大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军训,在那里学到了一个怎么吃饱饭的技巧。
训练时食堂的饭是限量免费供应的,几筐饭摆出来打完为止,吃不饱就自己挨着吧,这是来军训,又不是来享福。一千来号人,训练又特别艰苦,每个人的饭量无形之中有了很大的增加,饭筐的饭根本不够大家吃,平日里只吃一碗饭的人,用大碗的话,最起码要吃上一碗半才吃得饱。有一位老兄,个个都在抱怨吃不饱肚子,他呢,从不抱怨,说自己每顿都吃得饱饱的,最起码每顿可以吃到一碗半饭,而多数人呢,只能吃上个一碗饭就算不错了,往往等到再去盛第二碗饭的时候,饭筐里已是空空如也。
这天我满腹委屈地向他倾诉自己吃不饱饭,肚子经常是还没到开饭时间就咕咕直叫,这位仁兄哈哈大笑说:"吃饭的时候,你是不是一开始就盛了满满一大碗?"我说回答:"是呀!"仁兄又说:"这就是了,所以你吃不饱!"我更加诧异了:"我要是不先盛一大碗,就更吃不饱了。"老兄神秘地一笑说:"你可以先盛半碗,这样你肯定就比别人先吃完,就有时间去盛第二碗,而且可以是满满一大碗!"我听了仁兄的话,想了想,终于明白了。
工作了以后,遇到了现在的老板,他是从大公司里空降过来的。那时候我们这些苦逼的程序员天天加班干活,赶进度。可还是被客户嫌弃说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这不好那不好,差不多就跟屎一样了。老板来了没多久就教我们怎么摆脱这种局面,他跟我们讲:干活就像在饭桌上跟别人抢肉吃,先把大块好咬的给吃了,然后再去啃骨头,吃的差不多了再拿牙签剔剔肉渣。大公司来的老板就是厉害。
现在我开始带着兄弟们争地盘,眼前的诱惑太多,人手有限,这时候就开始运用前辈们教导的经验:先把收益大的挑出来做了,等地盘稳定了再找难啃的骨头,争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在自己实施的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做事的道理很简单,不管在人生的什么阶段,还是在什么环境中,都有人反反复复的提起。但就这样简单的道理,实践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因为这里有个前提,你要知所先后
。就拿你要去抢肉吃来说,首先你要能看得出来哪里是肉哪里是骨头,不然你看着偌大的皮包骨头就冲了上去,大口一张,不小心还会把牙给崩掉了。不是不想大口吃肉,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是看不出来哪里是肉哪里是骨头。
如果遇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