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清理荷花缸,以为能刨出很多的马蹄,结果,翻遍了里面的黑泥,一个小马蹄也没看到。没想到满缸虽然都是长满葱管样绿杆子的马蹄茎叶,最后却是收获全无。
还是茨菇好。茨菇长得又清爽不占地方,既能观叶赏花。那花是开在一节又一节的叶茎上,碧水绿叶衬着雪白的小花,看上去非常清雅。至于能不能吃上茨菇,汪曾祺先生便说:“大水之后,百物皆一时生长不出,唯有茨菇芋头却是丰收!”,如此,必须要改种茨菇了。
不过,天气一冷,市场里便是那些根茎类食物的天下,这倒是真的。比如牛腩同焖后那味道变得极妙的萝卜。
蔡澜的拿手菜就是萝卜猪肉瑶柱汤。
一条大萝卜,切成大块,下七到八颗江瑶柱,加入猪腱肉,煲上一小時,出锅加盐或者鱼露调味就可以了。这个汤的鲜味关键在于那些江瑶柱,一煲萝卜猪腱肉瑶柱汤,完全符合广东人煲靓汤“够甜”的要求了。
不用红油赤酱,也没有五味杂陈,萝卜自带的淡淡芥香和肉香融合得恰到好处,吃完萝卜和肉,把汤也喝掉,热乎乎的汤,能驱寒气还能灭掉火气呢。
写《泥花散帖》的冯杰认为种萝卜已经是一种唯美。
在他家乡有个风俗,种萝卜的时候是不能赤脚的,这是认为因为赤脚种萝,长出来的萝卜就会像脚丫一样,会发叉,就是相当于“交趾”了。于是,他曾经认为古代越南的名称就可能是这么来的。
他还说,有的书上评论萝卜座次:“北方者极脆,食之无渣;中原有迭秤者,其质白,其味辛甘,尤宜生啖……”所以,他说,天下的萝卜就数他家门前的那棵最好。
我也认为天下萝卜就数我家门前那棵最好。
就像我们新会的甜水萝卜,产自新会崖西的甜水村。这里的萝卜自清嘉庆开始栽种,皮色雪白,高产而且特别甜脆、饱汁,嫩滑而无渣。更妙的是许多地方的萝卜长3个月就会老得塞牙了,而这里的萝卜种足120天还是嫩得能生吃,在菜市场里特别受欢迎。
据说产自甜水村的萝卜好,是因为这里的水好,也因为出产甜水萝卜的崖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十分适合种植白萝卜。
桔生淮北则为枳,偏移了一些地方种,哪怕与甜水村相隔不远,种出萝卜就稍稍带些辣味了。
因为甜水萝卜太好吃了,每年当地有以它为主角而制成的甜水萝卜宴:鲍汁甜水萝卜煲、甜水萝卜煮黄花鱼、糖醋甜水萝卜、甜水萝卜炒牛肉、甜水萝卜片炒荷塘鱼饼、萝卜丝炒虾米、煮三丝、五彩炸甜水萝卜丸子、甜水萝卜咸肉炒冲菜……还有萝卜糕、萝卜干等等。
每个做法都是在突出甜水萝卜的优点。煮熟后的甜水萝卜口感或甜脆嫩滑,或清润腍滑,都是入口甜过甘蔗咧!
这就是崖西甜水村萝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