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离合论
五、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2、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生因春”,是指“阳予之正,阴为之主”后,万物便有了春天般的生发,“因”,是因循之意,指因循春之生机而生发,因循夏气而生长,因循秋气而收敛,因循冬气而收藏。如果失去了这个常态,天地就会闭塞,阴阳不通。这种阴阳的变态反应,发生在人身上,也是数不过来的。
万物生发看春天,花荣叶茂。秋天也有花和叶,但都是些残花败柳。秋天的花和春天的花因气而不同。春天的花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个“夭”就是妖娆,加一个女字旁就是妖精的“妖”。所以“夭夭”就是既有风情万种,也有天真无邪的烂漫。大家都惊叹它的美,但它自己却无知无识,不知道自己的美。夏花绚丽,但毕竟有被暑热煎熬的倦怠,秋花苍劲,可也比不了春花的“夭夭”。
春天的花除了夭夭,还灼灼,灼灼就是亮,就是气足。秋天的花终归有点暗淡,有点拼命要抓住什么,而又无可奈何、什么也抓不住的沮丧。所谓春花的“夭夭”,是少女自顾自地撒野,明亮绚丽而又无所用心,让人心痒痒而又奉若神明,不敢碰触;秋花的“苍苍”,则是中年女人的盛装,虽然精致,但还是用了心、用了力,让人暗自嗟叹,总有那么一点可怜的意味。
有些老人也“夭夭”,大红裤子大绿袄,也无知无识,特高兴。这恰恰是少阳和太阳的区别——春天的少女,不必红与绿,穿得多素,都“夭夭”,因为“夭夭”是青春气息。而太阳、冬天的阳,若藏不住,泛出来的也是虚阳,再怎么用红的绿的来招摇,也只是吓人的妖。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都喜欢春天的原因,因为生机就在春天里。这个气是往上升的气,是有希望的气,是让所有生命都得以轮回的气。
《黄帝内经》为什么讲春夏秋冬?因为春夏秋冬就是我们的生命状态:少年就是春天,春天就让他“夭夭”,所有的家长没完没了地给孩子吃补品,总觉得孩子弱,就是看不到他生命里最强大的是生机。
小孩子跟我们大人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小孩子有法脉。何谓法脉?现在人说法脉,一般指传承。在这里是指任督二脉气场能量在肉身上的外显。
敦煌壁画画到小婴孩时外面都有一层薄膜状的东西,这就是法脉。法脉,在小孩子身上的显现是从头到脚的环绕,法脉在大人身上,只显现在头部。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绘画中有展现,比如基督头上的小光圈,天使头上也有;在中国,佛菩萨背后都有一个大光圈,看上去像月亮,那太阳在哪里呢?太阳就是佛菩萨,如此便阴阳相配、阴阳和合。所以,法脉又指能量极大的人外散出来的光芒,阴阳具足,才有光芒。用现在的话说,又叫生物场。有人曾用红外摄像抓取过图像,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生物场,但因气血不同而表现不同,这些不同体现在形状、颜色等上。一般来说,能量越大的颜色越柔和,生物场也越大。阴阳具足,才有光芒。
有人不相信这个“场”的存在,举了例子就容易明白了。比如在飞机上或电影院里,有时为了座椅扶手而暗中与他人对抗,这是因为在个人空间越狭小的地方,人就容易紧张、容易被激惹,别人虽并没有碰触到你,但你的“场”被挤压、被碰触了,你就不开心,甚至发怒。这个空间,现代人称之为“气场”或“磁场”。其实,它是“孤独”这个情感词语的物质体现。标示自我空间的方法,就是把他者赶出去——动物靠大小便的气味;人类靠气味、靠推搡、靠立栅栏、靠眼神胁迫、靠协商、靠忍耐、靠道德、靠逃离……什么叫亲密?亲密就是共享,就是愿意让对方占据自己的私密空间,二人不仅相安无事,而且非常享受这份紧密。因此,身体的距离其实也反映了心灵的距离。相比而言,女人为阴,喜收敛,相互之间喜紧密;男人为阳,喜宣散,相互之间距离要大一些。
人为了保卫自己的私密空间,会像蚕那样为自己造个茧,声称这是自己的座位、自己的汽车、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床铺……久而久之,人和自我空间就会形成一体,其风格、气味、癖好等完全一致,哪怕在最黑暗时,人也能在私密空间中自如地穿越。所以,私密空间并不只是个地方,而是我们安全感和保持心灵静谧的源泉。
个人空间被挤压会造成压力及情绪的不稳定,而这些都会影响生长、繁殖和免疫力,要么造成暴力泛滥,要么形成抑郁,甚至会得大病或死亡。
人在心灵深处,都是渴望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在那里人可以自由地呼吸,可以宽袍大袖,可以不修边幅,可以赤身裸体。其实,人更多的需求--是一种放肆的自由。
动物的私密空间大多是防范同类的,因为伤害往往来自同类。人,一般只允许医生、按摩师、理发师及宠物进入自己的私密空间,我们有时甚至不能接受父母随便窥探我们的秘密,但我们会允许医生和按摩师碰触我们的身体,允许理发师抚弄我们的头发、胡须和脸颊。因为那时我们的心灵是关闭的,人与人之间横亘着职业操守。一旦心灵打开,理发就成了剃度,按摩就成了共舞,疗愈才能真正地开始……
“长因夏”,即万物的生长要看夏天。关于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过,夏天就叫放任自我。春天靠的是天足,天足源于冬天化的精足;夏天靠的是天养,“养”这个字,甲骨文里是人放牧的样子,所谓养,就是放开牛羊到大自然中去,就是给生命放假。
养生的真谛就是给生命放假,就是跳出俗常生活,把俗常名利、功德放在一边,听风、听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藏因冬”。冬天树木都光秃秃了,那叫藏,不叫死。藏,是生命的一个状态,该藏时不藏,生命就处在危险当中。藏是什么?就是蓄积能量。做人的藏,就是韬光养晦。藏的过程,就是化精的过程,精足了,才有春天的发陈。
什么叫发陈?就是把这些精拿出来抖一抖、晾一晾开始用,其中又有损耗,一步一步地损耗就是人必然从生到死的原因。全世界都追求长生不死,长生可以,不死很难。西医从细胞分裂看生死,中医从元气损耗看生死。追求返老还童,靠吃和睡都没用,延缓死亡得靠练功。但练功也只能延缓衰老,不可能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