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五

四十一

原文

      诗人家数甚多,不可硜硜然域一先生之言,自以为是,而妄薄前人。须知王、孟清幽,岂可施诸边塞?杜、韩排奡,未便播之管弦。沈、宋庄重,到山野则俗。卢仝险怪,登庙堂则野。韦、柳隽逸,不宜长篇。苏、黄瘦硬,短于言情。悱恻芬芳,非温、李、冬郎不可。属词比事,非元、白、梅村不可。古人各成一家,业已传名而去。后人不得不兼综条贯,相题行事。虽才力笔性,各有所宜,未容勉强;然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范蔚宗云:“人识同体之善,而忘异量之美。此大病也。”蒋苕生太史《题〈随园集〉》云:“古来只此笔数枝,怪哉公以一手持。”余虽不能当此言,而私心窃向往之。

译注

      诗人家数很多,不可以浅陋固执地局限于一位先生的话,而自以为是,妄自菲薄前人。要知道王维、孟浩然的风格是清幽,怎么可以用于写边塞诗?杜甫、韩愈的风格是刚劲,不能随便用于管弦演奏。沈佺期宋之问的风格是庄重,用到写山野就庸俗了。卢仝的风格是险怪,登上庙堂就显得粗野。韦应物、柳宗元的风格是隽逸,不适宜写长篇。苏轼、黄庭坚的风格是瘦硬,缺点在于不能言情。缠绵芬芳,非温庭筠李商隐、韩偓不可。做文章摆事实,非元稹、白居易、吴梅村不可。古人各自成一家,已经留下名声。后人不得不兼顾条理,看着题目而行。虽然才情能力,各有所适合,容不得勉强;然而宁肯藏拙而不作为还可以,如果护着自己的短处,而反讥笑别人的长处,那就不行。所谓的以唱低音笑话唱高音、以白色诋毁黑色的,称他为知识寡陋的人。范蔚宗说:“人们只知道自身的好处,而忘记别人的美好。这是大毛病啊。”蒋苕生太史的《题〈随园集〉》:“古来只此笔数枝,怪哉公以一手持。”意思:古往今来这样的笔只有数枝,无怪乎你一手把持。我虽然不能像他说的这样做,而私下心里暗暗地希望能做到。

目录

排奡 [pái ào]释义:1、刚劲有力;豪宕。2.指骄纵;傲视。

出处《荐士》

释义:刚劲有力;豪宕。引证解释1.刚劲有力;豪宕。唐 韩愈 《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季木天才排奡,目空一世。”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吴山尊敏捷》:“ 山尊 学士,天资敏捷……所作或瑰丽铿锵,或寄倔排奡,无不各得其所。”2.指骄纵;傲视。清 黄宗羲 《钱忠介公传》:“未有一切大臣听命於武夫之恣睢排奡。”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博山自定《木威诗稿》,竹垞检讨称其鎔铸百子,有日炉风炭之手,古体有似罗浮屈五道士,今体则排奡近人。”

        沈宋是中国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故称沈宋.

        卢(tóng)(公元约795-公元835) ,唐代诗人,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出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人。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读,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  ,狷介类孟郊;雄豪之气近韩愈韩孟诗派重要人物。835年十一月,死于甘露之变

        韦、柳是唐代诗家韦应物、柳宗元的并称,《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中对其有记载。二人皆长于山水田园诗,且诗风淡远。

        隽逸,汉语词汇。拼音:jùn yì释义:俊秀飘逸。

        苏、黄,北宋诗人苏轼黄庭坚的并称。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因而自北宋末以后,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常常以“苏黄”并称。

        温、李、冬郎晚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韩偓(小名冬郎)的并称。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的余习,色彩艳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新唐书·温庭筠传》谓庭筠“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唐才子传》也说庭筠“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

        元稹(779—831年),唐朝大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顺阳郡(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迁宁朔将军。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将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随从孔熙先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5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江西铅山人,祖籍浙江长兴。清代戏曲家、文学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