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是元宵节了,叔叔回家里去了,我一个待在家里,说实话,有点寂寞,还有点害怕。
我们家是一个有点特殊却又很普通的家庭,父亲和母亲一开始在佛山打工,我和弟弟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我十三岁考到市区上初中,隔两个星期才会回家里一次,弟弟如是。直到高三那年,父亲单独出来开厂,在市区买了房,我们才算在市区有了家。后来我考取另一个城市的大学,就更少回家了,寒假的时候才能一家人聚在一起,这样算下来,我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实际非常少。
也是因为这样,我有时很自卑,感觉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爱,有时又觉得无比孤勇,似乎牵挂的少,害怕的也就更少。
弟弟已经高三,父亲刚刚发给我他最近的成绩,他们学校理科生总共九百多名,他往常都是四百多名,现在却落到七百多名。
我劝他不要生气,他说,他不生气,只是顺其自然罢了。到了这个年纪,他已经理不了那么多东西。
他说:“人的一生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女儿。”
忍不住泪目。有时候觉得,人生真是太艰难了。
但是奶奶说过,十五还没有过就掉眼泪,这一年是要占晦气了。我不想这一年自己过得不好。
2、
小的时候,有一回爸爸问弟弟:“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弟弟那时不过7岁的样子,很是天真地睁着那双大眼睛说:“是你呀!”
爸爸大概很惊讶,他笑了一下,然后指着窗外的一个人说:“你知道那个人么?你爸挣得钱还没有他一半多。我算得上什么。”
弟弟看了一下,还是固执地说:“我又不认识他,我就是觉得你是最厉害的人。”
彼时我不过八岁,却已经读懂了他那抹笑的苍凉。
一直到我上大学,妈妈每通电话的结尾都是“反正有事的话,就找你爸爸”。
爸爸这个角色被赋予的色彩是“不善言辞,强大,诸多谋略”,好像什么事情他都能搞定。
家长会他来不了,他总能找出个什么亲戚来替他;家里什么东西坏了,过年回家他就开始修这修那,我骨折住院,他可以找出个朋友找点关系,让我住进病房;我没有车回家,他亲自打电话给我包车的司机,千叮万嘱让他务必带我回家。
这样的存在,对我说:“我到了年纪,就已经理不了那么多了。每个人的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我的一生从没什么长辈去教导过,什么叫父爱母爱,只是自己理解,未曾享受过。”
3、
我妈初十就要离开我们,回佛山上班,她一直呆在家里,有时她房间去午休,或者刷驾车宝典,我都会巴巴地跑进去,叫她一声。
其实也没有什么,我没有什么事情做,就是想她了,想呆在她身边,看她刷题,或者安静地睡一觉,都好。
从一个客厅到卧室的距离,想她。
人家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其实在我心里,总是觉得她很柔弱,像个小姑娘。有时又觉得她很豁达,似乎已经看透人情。她有时会伤到我,她自己其实并不知道,我就当做并没有。
她每次回来,都要给我从头到尾换一身新的行头,才肯罢休。
然后在家呆十来二十来天,然后离开。
4、
我曾经怨过这样的家庭情况,到最后释然。
有人说过:“你不能选择你的出生,但你能选择你要成为怎样的人。”我出生在一个农村之家,看着身边的人是如何为了生存辛苦地打拼,领居家的大叔,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大我一岁,读完高中就出去工作了。他比我爸小一岁,头发已经白了大半。
我不想那样,一辈子因为穷困而限制了自己,我猜我爸也不想,所以他选择让我和我弟十三岁就外出求学,所以他选择一份更高薪,但不能陪伴我们的工作。
很多人不理解留守儿童的父母,其实无论如m何,我都很感谢他们。如果不是他们的努力,我会比同龄人多很多辛酸。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让我终于有机会去接触更大、更远的世界。
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即便不在一起,也各自好好地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