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的故事教学模式。
什么是任务?
任务指的是学生使用正在学或已经学过的语言来做生活中的事情,任务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故事”。
利用故事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活动设计:
1. 学生阅读故事;2. 学生确认故事中反映的问题;3. 讨论问题;4. (小组活动)分别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5. 各组推举代表简述方案;6. 全部在教师的引导下评估各组的解决方案;7. 各组按照既定的解决方案行动;8. 展示各组解决问题的结果。
利用故事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1. 任务情境的完备条件。
运用故事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应当注意任务及其故事的完备条件,包括: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人物和任务的关系、情感与情绪、事件、过程、行为以及结果。
2. 加强故事的真实冲突。
故事都有冲突,这是故事的本质属性。用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故事应当具备真实的冲突,即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冲突。
3. 强调学生在任务中的真实参与。
学生应分别扮演故事中的特定角色,应在特定角色的立场上实施行动,使用语言。这样的角色扮演不应只是做戏表演,而应当是现实的参与。
4. 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
教师不是局外人,而应当明确自己在任务实施中的特殊地位。有时,教师要以“当事人”的角色真实参与任务实施,有时则需要冲任务的故事中“走出来”,担任任务活动的管理者和指导者。
5. 以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一个单元教学的始终。
一个真实的任务往往是综合的、复杂的,要求学生以不同形式的活动参与其中,这样的综合活动最好能贯穿单元的始终,让学生有更为宽裕的时间参与任务实施。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