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家访犹如蝴蝶效应,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找到了数学和物理辅导老师,本周末就可以翘首以盼了。
这几天我在反复琢磨老师的用意,是否真正让我们去自招,还是有其他的意思。
不知怎地,我忽然想到了田忌赛马,或许考虑参与自招也只是一种策略,一种“求其上者得其中”的策略。
自招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单对学科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也对跨学科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不少学生早就摩拳擦掌,在小学时就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路卷到初三。
而反观我们,菜小到菜中,鲜有任何投入和准备,佛系已久。这次被激励去参与自招,感觉比登天还难。
但如果我们换种思路,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洞见。
如果我们从初二下开始以自招的要求来激励孩子快速提升,也就是通过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的话,其实也是可以变相提高最终的学业成绩的。即便去自招是当炮灰,但也收获了适用于高中的可持续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在此其中,我们要设定一个合理的预期,在孩子的抗压力和潜力之间取得一定程度的平衡,防止过犹不及。而作为父母,也要心甘情愿地充当陪跑,这一年多也会令人印象深刻。
所有为自招的准备,即是为中考的准备,也是为即将来临的高中生涯做好准备,乃至为自我驱动的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抛却功利的考虑,遥不可及的自招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培养孩子的竞争力、自驱力、还是时间管理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