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写书你随便你也可以听哈。我今天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手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然后我就开始想起我前几天在学习强国上看了一个视屏,一个老师讲发展心理学,讲到现在很多农村的父母都把孩子放在家里面然后出去打工让爸妈带孩子。他强调这种教育方式非常的不对,然后他开始补充发展心理学关于人发展的八个阶段,不同年龄段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特征,其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25岁到60岁是青年期,70岁以后是老年期。后面的发展阶段非常缓慢,就两个前面的0到25岁,虽然只有25年,但是却占了六个发展阶段,就说明年龄越靠前对人的影响越大。那是在早上上班之前看的而且也就只有那一个视频。所以我就一直想仔细了解。正好今天那个时候也没什么事情我就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发展心理学的八个阶段。然后我就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看,我看到第一阶段讲的是孩子的信任与不信任的建立,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母亲的关爱孩子在需要呵护的时候母亲是否能及时的给予照顾,母亲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孩子及时的照顾关爱呵护肌肤抚触,母亲情绪平稳,那么孩子内心也会比较平稳并且比较信任外界当母亲暂时离开的时候孩子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不会焦虑,因为在他内心已经形成了坚定的信念就是母亲只是暂时的离开。这一阶段如果母亲情绪焦虑低落对外界不信任,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母亲的感受的,孩子同样也会非常的焦虑对外界非常的不信任这样的不信任感,将至一直延续影响到这个人的成年。对应的性格品质就是勇敢。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建立起了信任感,就会对母亲以及周围的环境产生更多的信任,孩子成年之后也会对外界更加的勇敢生活充满希望。反之就会沮丧逃避。这时候我就想起了我的小时候,我想起为什么我跟我弟弟的性格不一样,我想起我比较内向逃避,容易绝望。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以及一些性格缺陷都来源于童年。我小时候我妈妈刚刚结婚,她有说过她结婚的第一年会比较难熬,会觉得孤独会跟公公婆婆相处会有一些摩擦,会不适应。她也说过那时候他她结婚他她自己的父母是反对的。意思就是并没有得到父母亲人的祝福包括她的哥哥都不跟他来往。也就是当时的环境他是孤立无援内外都无助的。可想而知他内心应该也是焦灼的,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她很快就怀孕了,第一个孩子自己又不会照顾,婆婆也不帮忙带,所以我性格内向是有原因的。我弟弟那时候情况就有所改善了,我老爸打猎卖兔子,我妈也学会了种菜一切都好起来了。也因为之前有第一个孩子现在照顾第二个孩子就不那么慌张了。
0到3岁第二个阶段是建立自主性,这个阶段也是建立羞怯和焦虑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小朋友会通过跟环境的互动探索学习,学习简单的动作和操作蹲起爬,也会简单的语言有自己的思想会说不,不要。也正是这个阶段小孩子开始跟父母之间,产生独立。这个时期如果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鼓励的鼓励,以及合理的引导和制止教育。孩子会获得主动性。当然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父母过于放纵孩子,就会使孩子不能够分辨是非,放纵骄横,不会礼仪礼貌。如果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小朋友就各种探索都受限,感觉没有隐私,做任何探索都会羞怯。羞怯是一种不好的情绪体验不管是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是小朋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