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带着大家读这本《急不得,慢不得》。全书用53个问题作为引导,我们一天一个问题,一起慢慢读!
24.04.28第一天,《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了吗?》
欢迎大家写读后感言,一句、一段、一篇,没有限制。相信读后有思考、有交流,才会内化为你自己的认知。
李佳鸿妈妈: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类人的事情,教育是需要多方力量一起努力,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朱德峻妈妈:
家长的影响对孩子而言是不受欢迎的。家长往往吃力不讨好。干巴巴的影响已不是孩子需要的,得从他的需求出发找办法,得跟他斗智斗勇。
韦彭博妈妈:
家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如大树根系、建房的地基,父母应给予孩子充足的爱,父母的爱即接纳、包容、看见、成就,同时做好榜样。大环境下需要父母与时俱进,同孩子共成长,知己知彼,才能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
而学校教育是对于孩子知识、社交等方面的精雕细琢,学校和家庭分工不同,都要遵循立德树人的原则,相互配合,更好的应对孩子的成长。
王柏博妈妈:
爸爸,妈妈,老师,都是不同的角色,爸爸是孩子最初的偶像,妈妈是孩子内心爱的港湾,在孩子心中,老师如同指路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家长是孩子的掌舵者,爸爸妈妈要根据自己的分工,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活动,帮助孩子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行……
吴敬轩妈妈: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变,视野的扩大,知识的增多,中学生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在不断进化。家长要做的,就是理解和接纳,调整自己对娃的预期。表达同理心,让娃感觉自己被了解,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坚持就是胜利!
李瑾如妈妈:
文中提到了“边界意识”,就想到了”边界感“这个词。
家庭是由父母和孩子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属于自己的边界,父母应当把握好尺度,避免越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习惯了事无巨细的安排决定孩子的生活,本以为是在保护孩子,缺忽视了孩子的意见,可能事实上正在侵占孩子的正常生活,侵犯了孩子的成长空间。过度的保护使得孩子的成长缺少了边界意识。
当孩子遇见问题时,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成长空间。
作为家长,不能单纯的把孩子交给学校,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配合好老师,给足孩子尊重和支持,去不断地引导孩子,慢慢进步。这也是我们家长的“边界感”。
李建政妈妈:
对于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从幼儿园开始就提倡家校共育,孩子在学校,接受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使他们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更学会离开父母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更好的融入一个陌生的世界,更是锻炼他们自主生存的能力的开始。孩子在家里,父母影响他更多的是生活方面,这其实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极为关键,能否使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阳光乐观积极向上而且还拥有较强生存能力人,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孩子上学了,家长不能说就放任不管不顾了,更好的和孩子建立和谐相处的关系,使孩子愿意吐露心声,愿意分享他的一切,这才是和孩子搞好关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