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的时候,不由想打成热锅上的蚂蚁,哈哈。这本书被李松蔚老师推荐,当时微信读书没有,纸质书没那么急着要买,前一阵子清茶分享的微信读书书单,看到有这本书,就马上加入书架,暂时没有想看的其它书,那就看它,主要还是听。
这本书跟李松蔚老师的方向类似,都属于系统论的家庭治疗。这本书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家庭治疗的整个过程。
家庭中的所谓“病人”可能是家庭压力的主要承担者,是为了家庭这个系统需要而“生病”以达到家庭这个系统的稳定。家庭的病根并不在这个“病人”身上,病人只是个替罪羊。治疗到一定阶段,家人都熟悉了这个说法。治疗师幽默地对治疗家庭中夫妻中的一方说,要不为了家庭,你牺牲一下,当一个这个病人,每天酗酒怎么样。这个说法在西蒙的《循环提问》里也有讲到。家庭的“生病”,是全家人共谋的结果。李松蔚老师在公众号上也在发他在北大上的系统论课程的讲稿,第一次知道“系统论”这个词也是听李松蔚老师的音频,夸大了一点思维认知。
书里还讲到婚姻中的独立性,独立生活过的两个人经营好婚姻的概率更高,如果结婚就是为了有个依靠,八成要出问题。婚姻中仍保持个人的独立性,婚姻中的两个人都有轻松很多,当然如果太独立,婚姻维系也挺难哈。这个观点看的很多心理学书里也有讲到。我得想办法放手,给娃创造独立的条件。首当其充是自己要学着独立。
本书中的案例,先是给女儿做个体咨询,没有效果,后来把把父母和三个子女一起做家庭治疗,再后来把祖父母也拉进来一起。这是在美国,中国这样的咨询可能有点难。学了李松 蔚老师的系统论,感觉很多情况下,团体治疗比个体治疗效果要好,能从多角度去了解和突破,因为很多情况可能不是个体的问题,是系统问题。但要面对众多复杂人物关系,对咨询师是个考验。现在咨询师很多,做到优秀真太不容易了。据说书的作者之一惠特克带学生,没有教材,都是现场实例教学。书中案例,这个治疗师甚至代入父亲的角色,和治疗家庭中的儿子打了一架,以防止这个儿子得妄想症。这样的治疗方法估计只有这个治疗师敢想敢做。
现在对鸡汤式的心理书不感兴趣,这种案例加理论介绍的还挺有意思。看了这么多心理书,更加明白李松蔚老师的话:真正的治疗师是且只能是咨询者自己,想要怎样做咨询者自己决定。咨询师只能是引导、启发,感觉象节目主持人一样。俗话说:医生救病救不了命。命还在自己手里,你决定要怎么活。
最近有点丧,今天更是情绪大崩溃,崩就崩吧,偶尔需要崩一次,当一次病人。崩完继续活着,写了这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