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情绪”问题是很多人困惑的问题。当我们发现事情的发展不符合我们的预期以及固有的认知的时候,不良情绪就会降临;当事情发展符合我们期待或者高于期待的时候,积极情绪就会充斥我们的大脑。
情绪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工作。
当一个人不良情绪堆积比较多却无法转化的时候,他的健康就受到影响,注意力也会下降,做事效率就会降低。
这个时候有人说,那我就不让情绪产生,不就不会受到其影响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
一个人隔离情绪来源,不让情绪产生,固然可以屏蔽掉情绪。
但是人类是不可能屏蔽掉所有的事情。人总是要面对这个世界,只要与这个世界作用,只要产生的目的想法需要在客观世界实现,那么就会产生目的想法和客观现实无法匹配的情形,情绪就会产生。
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视之为洪水猛兽,它其实是一个信号,是告诉我们这件事情出了差错,我们围绕着具体的某件事情梳理,看看是自己的预期出问题了,还是事情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是否和会影响到核心事物等等。
如果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情绪,并找到产生情绪的根源,然后根据我们的梳理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做事方法,或者调整目标,那么我们就真正的掌握了情绪的奥义——为我们的生存提供准确的信号,情绪系统就是一个仪表盘。
当一个人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信号并积极地做出反应,那么他就是真正的发挥了情绪的价值。
但是,当一个人产生情绪不去处理和化解,只是简单的转移或者退让逃避,切断所有的情绪源,那么情绪就会堆积起来,如影随形。
当不良情绪堆积过多的时候,生理系统首先就会出现问题而紊乱,然后生活压力会增加,做事情的动力会逐渐丧失。
所以情绪并非不好,它是一个信号,而不是一个应该持续积攒的东西。作为成年人,应该充分发挥情绪的信号的属性,积极地做出响应和调整,而不是积累他们,逃避他们。
这个世界上问题永远会存在,我们也是在成长过程中借助问题不断地去丰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个时候情绪对我们是一种保护。
比如当我们告诉自己要阅读1小时,但是一小时过去了,我们发现有半小时用在刷朋友圈上。这个时候我们会有失落感或者不开心。可是如果我们不去理解、调整、转化这个信号,下次此类情形还是会遇到这种问题,失落和不开心会一直存在。
相反,如果我们发挥这种不开心的信号作用,找到不开心的根源——我们的实际注意力和预期注意力并不相符,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去改进预期和调整方案。
比如,当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并没有满足我们的目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愤怒,会不舒服,有的人会选择置之不理,有的人会选择不再和这个人沟通,有的人会说“平常心平常心”。但是不管是置之不理还是不再沟通,都无法转化情绪,只是将情绪暂时隔离或者转移。当我们遇到同类人或同一件事的时候,又会面临情绪的再次发生。
而如果我们发挥情绪的信号价值,找到为什么与这个人沟通会让我们不舒服,怎么与对方沟通会让自己不产生情绪,找到本质原因、形成改进方案,并实验方案,那么我们就会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情绪的根源就会被我们切断。
所以情绪并非洪水猛兽,情绪对我们的伤害根源在于我们不去处理它,逃避、无视只会让他们越堆积越多,无法化解。因为问题始终存在,情绪就会不断地出现,积累。哪怕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转移掉情绪,暂时的化解掉情绪,但是它依然会出现。只有真正找到它的本质原因,我们才能够化解它,将它变成我们成长的养料。
所以,善待情绪,善用情绪,它是大自然馈赠于我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