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症候群的特点
再没有什么比这个题目更能表达本篇的主旨
“我们一味追求不可能的事物,却使那些可能得到的东西变成不可能。”
问题明明无解,却坚信有解决之道
-
自责型
由于当事人苦于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而觉得是个人有所欠缺所导致的结果。
“如果那个目标是乌托邦式的,那么这个设定目标的动作本身便导致一种情况,亦即目标无法达成,他不会怪罪于目标的理想性,而只能怪自己无能:我的生命应该更丰富,更有收获,而我却生活在平凡和无聊之中;我对生命应该有强烈的感受,可是我却无法从内心唤醒这些感受。”
“乌托邦症候群可能导致的后果还包括:疏离、离婚、虚无的世界观;酗酒和嗑药也常发生,而在得到短暂的麻痹之后,不免又回到更冷酷、更灰暗的现实,使他们更容易抱持“退出社会”的生活态度。”
-
拖延型
他们会会沉溺于一种比较无害的、几乎是儿戏的拖拉之中。“至于是否能够达到目标,或一旦达到目标,是否值得如此长途跋涉的恼人问题,则暂时可以不必细究。”
“这种旅人从来不抵达一个目的地,只是到处飘荡。那些永远的学生、完美主义者,以及每次在成功前夕开小差的人,即是最好的例子。”
-
自负型
抱持这种态度的人认为自己站在真理的一边,肩负着改变世界的神圣使命。
“他们最初是通过各种方式企图说服别人,认为只要说得够清楚,所有的好人都将见到真理。于是,那些不认同真理,或对真理置之不理的人,就被视为坏人。推演到最后,则变成必须消灭这些坏人,才能维护全人类的利益”
“自然使我快乐和善良,如果我不是、这样,那么就应该怪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