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与父母的代沟是永恒不变的矛盾,长辈总是用自己的经验看待儿女,用他们年轻时候的教训来教育儿女,完全不顾时代的变迁。而在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儿女,有着更为独立的思想,更符合现代生活的经验,两个成长背景完全不同的人,沟通起来就存在障碍,但这个障碍并不是无法克服的。在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一书,就找到解决双方问题的思路,而且,书中介绍的沟通模型,不仅能用在与长辈的交流中,更能运用到与同事、领导、友人的交流中。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是一本通过讲解非暴力沟通的模型来帮助读者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克服自身情绪的书。沟通普遍存在,但效果良好的沟通不常有,《非暴力沟通》提供了由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个要素构成的沟通方式,在正确表达四个要素的基础上认识自己,与人联系,营造沟通分为。
马歇尔·卢森堡是心理学博士,心理学出身的他没有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心理咨询,而是独创性地发展出非暴力沟通的模型。在与客户开放、坦诚的交流中解决问题。他在全世界开办许多个非暴力沟通培训班,也运用非暴力沟通解决许多问题,比如帮助一个犯人改过自新、化解学校教师与行政人员的矛盾。他希望通过发扬非暴力沟通的交流方式,保证谈话双方在愉快的气氛中交流。
《非暴力沟通》整本书很薄,虽然有十三章,但每张也只有十二三页,是一本很适合随时拿起随时放下的书籍。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在于沟通模型,这个模型由四个要素组成,马歇尔·卢森堡特意把四个要素逐章介绍。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眼睛看到的、感受,内心的情绪、需要,看重或想要的、请求,希望对方能满足我们的。
第一,观察。
遭到外来攻击,人的本能反应是反击回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让对方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这种现象生动地表现在日常语言中,比如血债血偿,以牙还牙,这是因为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利益遭到损害做出的报复。当然,现代社会因为有了法律,所以生理上的攻击、反击可能会少,但是言语上的攻击与反击却一点都没有减少。但是换到语言层面,他们却有了别的名字,就是批评、指责。
所以面对批评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反驳,于是双方就互相批评,争论,最后升级成骂战。似乎在交流中只要出现批评,交流就会走向终结,是吗?不是,马歇尔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就是观察,对被批评的人,观察批评者批评背后的需要,对于批评者,好好地表达观察,就能让交流继续下去。
其实,所有的批评都是观察的错误表达,错体会到自己的需要与感受。马歇一次在研讨班上讲解非暴力沟通,中途停下来请学员反馈时,一个人指责马歇尔是最傲慢的演讲者。这句话,在任何一个人看来,毫无疑问地绝对是批评,而且是在有其他学员的情况下。但马歇尔的第一反应不是反驳,而是引导对方说出他的观察是什么,经过一番引导,才了解到对方的观察是马歇尔没有讲到自己有时也很难运用非暴力沟通,需要马歇尔举一些例子。如果这个学员虽然没有直接表达观察、感受、需要,但比较幸运,因为有马歇尔帮忙引导,但我们如果没有直接表达观察,那面对我们的,可能就是交流的终止。
第二,感受。
现在很流行速读,讲究提高阅读效率与的速度兼顾,但有人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阅读没有发生变化时,人们是倾向于说“唉,我掌握不了这个方法。”还是说“我好难过,我需要提高阅读效率读更多的书。”?两者的本意都是“难过”,但后者表达的是自己难过的感受,前者却是想法,而且是自我否定,不仅忽略了其他因素,更可能把这方面的潜力葬送掉。
这种混淆感受与想法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人们更倾向与表达诸如“这很好吃”、“这很难看”、“这不好玩“而没有关注背后的感受。这可能源于我们小时候被灌输的各种“正确思想”控制,这种思想来源于父母、师长以及周围其他人。他们要求我们走他们安排好的人生道路而对我们的喜好在所不问,从不询问我们的感受,也不允许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多地是表达想法、判断。
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能力养成表达感受的习惯,通过和别人的交流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表达自我,还能够避免将感受当成想法表达出来后有可能得到的恶果。为了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马歇尔推荐我们多使用一些诸如兴奋、振作、幸福、害怕、焦虑这些表达感受的词语,
第三,需要。
生气不是因为其他人,而是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试想一下,当你约了朋友,你到了对方却没有到。如果你待会需要去开会,很赶时间,那你可能会很愤怒,因为你要赶时间去开会,而你的需要现在没有得到满足。但如果你有点疲乏,想以最好的状态见到对方,你可能会很庆幸有段休息时间。所以,我们生气,是因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此时,最好先问问自己“我需要什么。”。
意识到了需要,还得克服畏惧表达需要的心理状态,包括总是委婉地表达自己需要的行为。因为社会文化强化奉献,无私。强调利他而忽略自身的需要,甚至病态到迎合的程度。马歇尔举了一个例子,他母亲小时候想得到一个和妹妹一样的小钱包,就假装生病,好几个医生都无法做出诊断,只能做手术检查。然后,她得到了喜欢的小钱包。退一步来讲,如果她能向家人直接表达感受,就不用受苦,哪怕家人不给她买,她也能自己攒钱购买。在意识到需要后,还要克服表达的恐惧。
第四,请求。
马歇尔认为,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在民法方面,有一个通识,就是全部赔偿等于不赔偿。如果双方在期货合同的违约条款上,写了“赔偿甲方全部损失”那么乙方就可以放心地违约了。因为并没有规定全部损失是哪些,是生产成本?包不包括利润?运费呢?并没有明确到这些方面。所以在订立合同时,都会把违约责任写得具体。而第四个要素,请求也是一样,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最好可以立即执行,绝对不要用公平、效率等这些抽象名词。
然而,即使是最具体的请求,也可能因为双方的理解不同而出现误解。为了确保对方理解我们的意思,我们需要向对方请求反馈,在提出后再加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如果对方仅仅表了个态度,我们还要请对方再复述他的理解,如果发现遗漏再加以补充。
在沟通中表达请求至关重要,而一个好的请求则更为重要。它能促进双方的理解,节约沟通时间并进行高效沟通。请求的关键在于具体,而促成高效沟通的关键不仅仅有表达请求,还有表达需要。
无戒365极限写作训练营05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