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七夕,江门人会在七月初六晚慕仙,就是“拜七姐”。
慕仙是江门人的七夕传统节日,在七月初六的晚上,会进行“拜七姐”的活动。
一般家庭而言,就是准备好七种瓜果,七种鲜花,芝麻糊,还有地方会还准备好一盆发了芽的秧苗。据说把愿望写在纸条上,放在秧苗上,放到竹筒里,这样就能吸引那些为牛郎织女搭桥的喜鹊,它们会把秧苗和愿望带走,就心想事成了。把这些东西在入夜的时候,陈列在庭中祭拜,放在庭中打雾过夜即可。
七夕节中,在江门地区听闻过得最隆重的地方是荷塘为民村,还有一说是沙溪村。据说这天当地会搭一个称为“乞巧棚”的彩棚供各家各户的陈列各种手工制的乞巧饰物,还会有做针线活、剪纸等“比乞巧”比赛,评选出村中“巧女”或“巧姑”。
不要小看这些乞巧饰物,这些都是当地女子用各种花纸、花布,用一双双巧手制出亭台楼阁、小桥或人物的饰物,精致之极。现在,听闻这些属于从前荷塘姑娘们乞巧节活动已经入选非遗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看一下呢?
往年家里也会依例准备一下花果进行一下“慕仙”,讨一下巧,凑一下热闹。可是在今年,本该在初六晚进行的慕仙“拜七姐”,因为没有看手机电历,于是,我就忘记了。
从前为什么没有忘记呢?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家里还挂着日历或者月历,平常还保留着经常看一下日历的习惯。
这些日历或者月历从前都是用纸张印刷的。按当年天数计算,上面注明有新历旧历还有星期几的。日历是一天一张,像本厚厚的字典;月历是一个月一张,被做成挂历,在江门被形象地称为“月份牌”。
日历是老一辈的必备,因为上面除了看日子还有吉凶宜忌可看;而月份牌也是十分抢手的东西,在每年都是必不可少的。
那个时候,一到年底,家里是都要准备好来年新的月份牌。说起来也奇怪,虽然街上也有月份牌出售,但大家基本上都不会去买,收到的都是别人送的。大家都以收到别人送的月份牌为荣,家里收到的越多,证明这家人越有面子。
收到的月份牌只会留下一两个自用,其余的都会转送给亲友。那个时候曾经想过大家都没买月份牌,那么大街上到处都有卖的月份牌,到底是什么人买了?它们最后又去哪儿了?
那个时候的月份牌印刷都是非常精美,山川飞鸟鱼虫花卉、港台明星,摄影的、画画的,什么风格的都有。那个时候一收到月份牌,我们都会先进行初选,把喜欢的先留下,不喜欢的就让爸爸妈妈送人。当然,哪怕再喜欢,最后都只能留下一个。
留下来的这个月份牌作用就大了,除了看日子,那旧了的月份就算过去了,是也不舍得被撕去扔掉的,它们会被留下来,在开学的时候用来做新学期的课本的书皮。那个时候的书,只要看一眼书皮,就能知道是谁的书是什么书,根本不用打开看。
对于那些什么特别的日子和节日,在挂上日历后,就会用笔在上面一一圈出来,在每个月月初的时候看上一眼,日常也翻一翻,便不会错过。
现在手机不离手,查日子也方便,这几年都不挂月历了,却没想到,七夕的节日就这样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