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者,韩之诸公子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申不害死之后,他的学术理论在韩国还是有衣钵传承的,韩非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无奈他虽贵为公子,国君却不见爱他,具体什么原因,文章里没有提到。我想口吃肯定占很大原因。无论哪个朝代,人们对口吃的人都会天然的有歧视的心里,不要说陌生人,就是亲人,有时也会因为你的这个弱点,而对你横加指责。口吃之人,好多都是天生的,生理发育的问题,后天的努力虽然能够改善,但是和正常人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一些天才,因为自身的一些无法改变的缺陷,会承受许多常人不可能承受的压力。
韩非子的才华应在申不害之上,可惜他生不逢时,没有像申不害那样遇到韩昭侯,后来虽然遇到了秦始皇这样的知音,却碰上了李斯这个拦路虎,几句谗言,就葬送了韩非子的大好前程,一命呜呼。可谓是命运多舛呀。韩非子的命运如果能有一点点的改变,就是最后他没死,哪怕没有获得秦始皇的重用,他的命运会不会从此就是华彩乐章。我相信是的。人的一生总是起起落落的,韩非子能从死亡线上走一遭,说明他的人生已经触到谷底,要开始反弹了。像韩非子这样的天才,就怕有一块属于他的土壤,那他会像龙一样腾空而起,惊得世界都为他动容。
司马迁对韩非子的描述可谓是浓墨重彩,甚至当了文抄公,将韩非子的《说难》从头至尾写了一遍。司马迁在抄录这段文字时,心情多半是五味杂陈。尤其是前面的三段,韩非子是用沉痛的心情写的,司马迁也是用沉痛的心情读之。
韩非子肯定进谏过国君,而且不止一个,可是结果呢,都是以悲伤收场。韩非子罗列了许多实例,字字血泪,句句柔肠,没有亲身经历是写不出这样的感悟的。司马迁在文中读出了自己的血泪,可以说韩非子是酒,在浇司马迁胸中的块垒。韩非子因为李斯的谗言,下狱被毒死;司马迁因为说了几句公道话亦或者是不合时宜的话,受了宫刑。两人是英雄惜英雄,心有戚戚焉。俩人都有舍身报国的宏伟志愿,却苦无没有一个能知晓自己的国君。
文末写道: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穷,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源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老子学术的深远意义是不容置喙的。不过,太史公说,庄子,申子,韩子的成就皆是因为道德之意,我有点不敢苟同。因为老子学术后来也演变出好多勾心斗角的阴谋诡计来,说这也是道德之意,是不是有点辱没老子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