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中,七夕节,应该是红女绿男们的日子。
画面里,全是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他们散布在河堤上,奔跑在田野里,笑声,是那种铃铛击打着的清脆。手里举着各色的野花,在呼朋引友的戏耍,全身带着情窦初开,神秘而又浪漫的懵懂,是很挑拨心弦的那种。
记得很小的时候,姐姐们和许多女孩一起比赛穿针引线,我只能穿过她们的腿缝,羡慕地去探望,好希望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看来,一个人从很小,就对一些美好的东西能有强烈的憧憬了。
成年后,又知道,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或者女儿节,是女孩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的节日。她们幻想自己有一双神奇巧妙的手艺,以便去求来一世的如意郎君,所以七夕节又叫情人节。现在的认识,和我以前想的差不了多少,因此,也就很佩服自己小时候有此记忆。
我的解释:
这年的七夕节,芸在“我取轩”中摆上香烛和瓜果,和我一起去拜织女。
我刻印了两枚“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印章,把有阴文的印章给了芸,我留下阳文的印章,为我俩以后的书信往来专用。
这天夜里,月色真美啊,俯视河中,波光粼粼。芸摇着轻罗小扇,我们俩并坐在临水的窗边,抬头看天上,云朵正飞过,形态变化万千。
芸忍不住说:“宇宙之大,同守一月,不知道今日,在这世间,有没有人,和你我两人一样,有此闲情逸致的?”
我说:“纳凉玩月,到处都有。如果说评论云霞,或许在幽深的闺房和绣阁中,用聪慧的心去观景的也有不少。但如果是夫妻两人一起观看,而且还评论的,就在云霞之上了。”
没过多久,蜡烛燃尽,月亮西沉,我们撤了果盘,回房歇息去了。
原文: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
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
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
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
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
未几,烛烬月沉,撤果归卧。
1)轻罗小扇: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一首很美的四句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2)闼,(闥)tà
门,小门:排闼直入(推开门就进去)。
从这一小段,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文笔,构思是多么精巧和别致,寥寥几句,就勾画出一副月夜两人茶会图,而且还是动态的。明月,流云,蛙声和蝉声,少妇和美男,似乎是一切的美好,都浓缩在这七夕节赏月观星图中。
匆匆写完之后,再看一遍,竟然发现,关于轻罗小扇的出处,杜牧的这首小诗,和沈复描写的画面,很是想像。我想,沈复一定对杜牧的诗很是喜爱,都不知不觉在七夕节上,也做了一个“模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