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具有三重含义: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战国时代,我国南方楚地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也指屈原和后来其他作家用这种诗体写的一些诗;还指把这些诗选辑而成的一部诗集。
“楚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
《楚辞》由西汉刘向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是现存《楚辞》文献的最早注本。
一、主要内容
《楚辞》共辑录九人十七篇。其中:屈原九篇:《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宋玉的《九辩》,贾谊的《惜誓》,东方朔的《七谏》,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庄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
其中,屈原所作的《离骚》,部分内容曾选入高中课本,是《楚辞》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篇。
二、主要特点
第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楚辞大量使用楚国的方言。语气词“兮”“些”“只”的运用,成为语言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形式上,打破了四言格律,利用了民歌的自然韵律,以五言为基础,每句有动词,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内容上,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丽,文学意味浓厚。
第二,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楚辞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斗争,尖锐地揭露了反动势力的腐朽性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是春秋战国楚文化的结晶。它不仅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代表着一种根柢深沉的文化体系。浪漫的激情,奇异想象的神话传说,绚烂鲜丽的南方远古传统,强有力的巫术宗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楚辞,本身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主要思想
《楚辞》多用比、兴手法于政治讽谏上,同时也较偏重于宗教政治、个人抒怀。具有“以哀为主”“以悲为主”的特点,强调以哀怨、悲伤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此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四、影响与价值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之后,我国诗歌开始了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对后世文人心态的确立与赋的形式都有重要影响。
《楚辞》对我国整个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其参差灵活的体裁以及“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方法,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后世因此称这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四大题材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不仅如此,其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顽强的斗争精神,还给所有追求光明、坚持正义的人士以精神上的鼓励。李白曾吟诗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五、名句品鉴
我国民间素有“女诗经、男楚辞”之说,意思就是:女孩取名多从《诗经》,男孩取名多看《楚辞》。这是因为,两者的内在意涵和外在气质有重大不同。
《诗经》多来自民间,充满生活气息,风格柔美舒展。而《楚辞》主要是屈原的爱国论政之语,情绪高亢,沉郁顿挫,充盈着对政治家国的深切关怀。
虽然在意旨上,《楚辞》给人以“男人论政”之感,但品读其中的句子,同样会被屈原文字之美感、情绪之强烈、意涵之饱满而深深感染。
在《楚辞》里,有很多代表性的名句很美,如: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楚辞·离骚》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下面,就让我们品鉴其中的一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也会日益衰老。屈原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青春短暂,时节如流。这是古今不衰的文人主题。在这方面,既有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有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更有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较于这些壮丽雄浑的诗词,屈原这句却十分唯美,草木,美人,零落,迟暮,屈原将最具美感的物象和悲戚可叹的时光,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意象之美。
楚辞,如此之美,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