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学习了蔡钰的《批判性思维15讲》,已经看了一半。
第一遍看完的时候,基本就忘掉了。
现在发现自己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还是不能展示完整的逻辑过程;对他人的论证和结论,也不能完全抓到点子上。
批判性思维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批判性思维是个外来词,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按照美国学者理查德·保罗的第一,是对思考的再思考。
再通俗一点,就是研究如何思考问题的一个方案/工具/或者说是方法论。
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分为三个部分:论题、论证和结论。
-1-
论题,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在目前疫情的局面下,我们能不能出门逛逛?该防护到什么程度?
论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判断,一种是价值主张。
事实判断,就是研究事情的真实情况怎么样的。比如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大家也许觉得,事实就是事实,还需要研究吗?
事实之所以要研究,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事实在发生以后,就无法再完全的呈现出来。关于事实的所有信息,必然会被故意或非故意的不断遗失。
我刚才说的赵匡胤如何死的,知道的人不想说或不能说,那么这个事实就残缺了。这就给历史学家非常多的机会,从各种方面去推理,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第二,事实的信息量太大,很难看到事实的真实情况怎么样。
比如盲人摸象,大象就在那里,盲人用自己的全部感官,但他们一时获得的信息都是残缺的,所以要研究怎么才能把大象的形象完整的呈现出来。再比如,现在的疫情到底有多严重?这也是需要研究判断的。
价值主张,就是判断对错、好坏、责任等等。
比如中国在疫情初期采取的紧急防控措施对不对?偶像应不应该为粉丝的行为负责?
这些判断不是研究事情原由的状态,而是需要你主观判断和决策。
搞清楚论题,是要保证论题、论证和结论,都是沿着一条线在走,不要偏题。
-2-
结论,就是通过论证,我们对论题形成的总结性的判断。
这里结论和观点、看法、判断要有所区别。
观点等三个词,单独拿出来,是表示一个鼓励存在的纯观点。结论与观点的区别在于,你提到结论,一定要论证过程支撑,否则就不叫结论,只是观点。
这点我在“精英日课3”里讲《第二座山》提高智识里,万维钢也讲到观点和立场,我反复对照了一下万Sir和蔡钰的概念,发现两个人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不相同。
万维钢的立场,类似于蔡钰的结论或观点,是指你最终得到结果是什么。
比如我支持豆浆应该是咸的。万维钢会认为这句话是立场,而蔡钰认为是结论或观点(如果是结论需要论证)。
而万维钢的观点,则类似蔡钰说的论证,或者论证中的前提。
为了支持豆浆就应该是咸的,我提出,甜豆浆不好吃。这就是万维钢说的观点,在蔡钰那应该是论证中的前提。
而蔡钰讲的立场,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者,他的身份、所代表的的利益等等这些的集合。比如在讨论疫情管控措施是否合适的时候,我可以站在普通的老百姓的立场,可以站在政府的立场,甚至是国外政府的立场,这个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有差异。
上面这段是插话。得出结论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是不要偷换概念,就是结论与论题产生偏差;第二是不要结论先行。
结论先行这里强调一点,这是在思维过程中,结论先行会将整个思考过程从正向推导,变成逆向工程,得到的结论会是你希望的结论,但未必是正确的结论。
在结构化表达时,有个方式是结论先行。这里是展示思维的过程,要强调结论,容易抓住读者或听众。所以思考和表达两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3-
论证,是针对论题得到结论的过程。一般也把结论也算在论证的一部分,因为结论在论证过程中不可或缺。
论证会分为三个步骤:前提——推理——结论。
结论是否正确,要看前提成不成立,推理是否有效。
前提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价值判断。批判性思维要判断前提是否正确,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与个人经验是否冲突;与背景知识是否冲突;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
这里有两个特别的前提,一个是概念,另一个是隐形假设。
概念,是我们的认知集合,通过一个词或一段话表达出来。所以概念是抽象的凝练。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对概念的范围和内涵实际上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既可能出现在自己思考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在多人交流中。
比如,这个东西还行。这个“还行”,在不同人的眼里,或者同一个人的不同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意思。可能是挺好的,也可能是刚刚合格。
定义概念,是辩论赛中的辩手必须掌握的技能。
隐形假设,是在论证过程中表面没有出现,但实际上隐含其中的前提。
比如说这句话:我对你这么好,你可不能辜负我。
这句话里就隐藏了一个假设,一个人应该对“对他好”的人好。
隐性假设也是一种前提,所以也包括事实型和判断型两种。
识别隐形假设,要看逻辑过程的完备性角度,如果从前面的前提没有办法得到后面的结果,那中间就有隐性假设需要处理。
识别隐形假设,能够帮助一个人整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东西平时都藏在内心深处,影响你的判断,却很少露头。通过识别隐形假设,就能让他们现出原形,有助于你去整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后说推理。推理要注意两点,一是推理手法和结论确定程度是否匹配;二是推理过程有没有跳跃。
推理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演绎,一是归纳。这两种手法对应的结论精确性是不同的。
演绎手法的结论一定是精确的,而归纳的结论是不精确的。
演绎推理,比如:我不在浙江,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所以我一定不在杭州。这个过程是必然的,所以结论一定是精确的。如果得出结论是我可能是直立行走,这个结论和推理过程就不匹配了。
归纳推理,比如:刚才进入这个公司的10辆车都是豪车,后面第11辆应该也不会差。这个过程,是通过归纳同一类事务的共同特点,判断其中某一个事务也具有这个特点。这是有概率性的,所以,这个结果就不会精确。
以上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和判断标准。批判性思维还有很多影响因素,后面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