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没有怨气的女人特别值得尊敬,一个对往事绝口不提的女人自带贵气。”
文章标题前,我会“挂”上一本书名,配一张相关的照片。表示这是我目前正在看的书,以及我创作的欲望,来源于此。
《我的阿勒泰》,激发了我心底深处波涛汹涌的创作欲望。我惊呼,原来在我的思想下,有着这么一条汩汩而流的河水。
去生活,去爱,去受伤。再细细地,用文字记录自己所感受的生活,所看见的世界。
成就一个不断精进、不断改变的自己。
01
昨晚,差点想要失眠。
不是失眠。是想要失眠。最后没失眠,因为觉得爱自己,始终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任何事情来了,也不能大过自己。
所以在享受一番思想“云交流”后,静心一会,我便睡过去了。
而在这之前,我给木酱发了一条微信留言:
“有个观点,可能有点腹黑,因为人性确实有这一面。我也是这几年才有的观点
对你家庭或你身边人颇有指点的人,不管是朋友,同事还是领导,都要警惕他说话的目的。或是打趣,那也挑起了你们之间的矛盾或疙瘩。或是提醒,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人性最大的恶,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
起源是,睡前,我们展开了一番说来就来的谈心谈话。
木酱说,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他身边的某某会多次跟他说,“你要你老婆多支持你的工作呀”。而他自己并不觉得。
但奇怪,为什么会多次被提。
木酱就陷在了他的思想漩涡里,出不来。越想越深,却越想不明白。
我有些无心地说,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这样你会很累的。别人爱说什么就说,我不当回事就是了。木酱反过来说:“不是,你不能想得那么天真的啊!”
我不善于言辩。一时不知道,怎么说出我想说的话。最后就没再说。
对木酱说这话的人,在我个人的视角来看,就是经常叫他喝酒应酬到三更半夜的同事,亦领导。而这人,工作和喝酒是不分的。重工作,重交际,很喜欢叫上木酱。
但木酱,觉得说这话的人,是不会混淆不清这点的。
我就只能往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扯,希望他把事情想得简单些。
比如,老婆对老公经常加班有意见,这现象多了去,不正常吗?
比如,我现在大着肚子,没有老人在身边,还有个三岁儿子,你经常加班,担心你老婆会有意见,不正常吗?
木酱,不怎么回话了。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消化去了。
所以临睡前,我就发了一条不那么“天真”的短信给他。
02
敞开心,面对面沟通交流,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
还要警惕,你的话说多了没。因为,夫妻间也会“言多必失”。
木酱近来又在费思儿子的问题。他不得其解,为什么儿子不怕我,为什么儿子“听不见”我们说的话(不听话)。
儿子如此闹腾,可能不是因为不怕我。而是,我一直都在宠爱地帮他找“借口”。比如他闹腾了,我会在一旁说:“他应该是困了,才这么闹”。
木酱,希望我不要先入为主,总是替他找借口。
我觉得木酱说得有道理,点头承认,自己确实是有先入为主,是无意识下的有意“护”着他。
并在反省这个行为的时候,我笑着随口说了一句,“因为我小时候就经常这样,犯困了特别闹腾,所以是先入为主了。”
不料,木酱来一句,“我要教小的,也还要我教你吗?”
这句话,瞬间引起了我不爽。在继续掰扯的过程中,我问木酱,你是否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觉得自己都是对的,所以自己既要教小的,还要教我?
木酱不正面回答,解释说,他很反感我们大多数人有的一种行为习惯,就是喜欢说过去自己是怎么怎么样的,难道过去的经验就一定适合现在吗?
奇怪。我明明先认可了他,也承认了自己不对的地方啊。只是为自己不对的行为,说了一句解释的话,就引来了他如此强烈的反应。
这确实是惊讶到了我。
尽管我后面再怎么解释,都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了。
“这不是谁教谁的问题,而是夫妻两人本来就会有不一致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所以很多夫妻都会因为养育小孩的问题,吵架不断。我只是不想吵架。
所以我都愿意尊重和理解你的做法,尽量保持一致而已。”
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很多时候,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无关乎是否敞开心去沟通交流,而是——话多了。对方听了,经过他的大脑解读,一旦误解,百口难辩。
很难解释得清楚啊。
解释,说不定就是在找借口,掩饰。你就开始后悔,早知道这样,我不说这话就好了。
但你偏偏说了。
只能认栽。然后在心里念佛号似的,慎言,慎言,慎言啊。
虽然我也不知道木酱的同事,为啥要说不利于他人夫妻的话来。但这里面,一定有我平时言行的问题。
给了他人嚼舌根的机会。让我有点脊背发凉。我继续念佛号似的,慎言慎行,慎言慎行,慎言慎行啊。
不能轻易让他人看穿我的情绪变化,不能轻易让他人知道我的想法。一定不能轻易袒露出去。
世界上哪个地方最安全?
自己寡言的心间。
该闭嘴的时候,沉默不语,该守口的时候,守口如瓶。不张嘴就来,不狂妄自大,不招惹是非,不揭人短处。
03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在心底暗暗起誓,一定要狠狠地多读书,多读我们中华圣贤之书,提升我的认知思维层次。
在真正洞悉人性之前,务必谨言慎行。
“永远谦卑,永远把小事做好,永远活在当下,永远随遇而安,永远保持希望,永远积极尝试。
然后在枯燥、痛苦、无聊、失败、坚持中成功。”
------END------
作者:阿持,90后职场二胎妈妈,借这一片文字新池,疗愈内在,愿能为你带来快乐和温暖。
我今日所写,他日回看都是“沧海一粟”。
不值一提。
但此刻所具有的意义,疗愈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