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在什么时候都需要家长的“唠叨”,妈妈式的唠叨就是最常见的教育督促方式。只是这种教育要学会首因效应,唠叨次数不要一次太多,避免孩子生厌而作用减弱。
如今的社会竞争力严酷,就业压力大,在小的时候,不能因势利导的教育,长大后就没有选择的快乐,所以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万不可取。孩子自觉自不必说,不自觉,比如上网玩游戏成瘾,无心学习,咱们家长能淡定吗?
作为老师,在学校里也是唠唠叨叨,特别是小学生,一件事不重复上三次,连耳旁风都不算。所以不唠叨能行吗?
唠叨的好处是让孩子知道你的底线。对你的要求心理忌惮,能克服其惰性,暗示自己专心作业。所以谁还能说“唠叨”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呢?
我们呼吁没有唠叨的爸爸妈妈引起反思,不要怕伤着孩子,老是百依百顺,如此宠着,结局就是孩子不领情,认为你的所作所为实属应该,白眼狼不就诞生了吗?
唠叨说明父母对孩子有要求,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样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榜样,总比不闻不问,甚至放弃孩子的家长强n倍。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露天的太阳,过度关爱的孩子经不起来自别人的批评,执拗犟嘴是公主病和玻璃心们的标签。
唠叨,让人烦,但却是妈妈对孩子的博大母爱。在唠叨中,孩子长大了,相信孩子永远不会忘记妈妈的声音,当自己为人父母之时,才会理解妈妈的唠叨是天底下最最亲切的唤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