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感想:产品都是为人服务的,而人又大多受自己的情感支配。看到了人对某件事的底层情感,又恰好能够解决这种情感,就是一种好产品。
笔记:愤怒和恐惧也是同生的一对感觉,都是来自于被侵犯。
感想:但是因为个体不同,对侵犯者的体量判断不同。所以,有时是愤怒,有时是恐惧。
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
而恐惧,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却又无法阻止。
羞耻感呢?羞耻感也是一种恐惧,它来自对社会评论的恐惧。这个我们会在下一课讲。
焦虑呢?焦虑也是恐惧。
它来自对恐惧的想象。因为是想象,所以无从逃避,所以是一种持续的恐惧,就会内化为焦虑。
笔记:人的边界呢?就是自己的存在感的边界。
感想:所谓边界感,就是能够区分好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并且相互不会越界。
如果一个人做了另一个人该做的事,就无视了这个人的存在,就让这个人的存在感降低了。
笔记:如果你仔细去分辨,不同的人,愤怒和恐惧的点也不一样。
感想:比如你会发现英雄人物,在常人会恐惧的点,他体现为愤怒。
因为他有更强大的力量,或者自认为有更强大的力量,所以他认为自己可以战胜侵犯他的人,从而在别人恐惧时,自己体现为愤怒。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同一件事物,有多个恐惧点交集。比如有人拿着枪指着你孩子,让你跳楼自杀,你内心中对于失去的生命恐惧,和失去孩子的恐惧就在对抗,最终那个恐惧的力量更大,就会出现那种结果。
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来源于内心中的恐惧,以及欲望的满足,这两者或者两者之间的对抗。
笔记:恐惧会困住一个人的手脚。
感想:恐惧会在我们的周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它把我们困在里面,虽然我们能够看到外界的环境,甚至也看到有人能够走过去,但是对我们而言就是极难跨越。
有时候这种恐惧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比如对蛇的恐惧,这是一种生物机制的保护。
有时候这种恐惧是基于认知,比如对于核辐射的恐惧。
有时候这种恐惧是自身的经历造就的,比如你小时候摸电线时被电了一下,之后一直恐惧电线。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不是身处于恐惧之中,为什么会有这种恐惧,这种恐惧是不是真实,它能否对自己造成实质性伤害,我能否战胜这恐惧。
笔记:当你很努力地想说服一个人,去做一件你看来非常正确的动作时,对方不动,不是道理他不懂,而是他内心有恐惧,但他不愿意告诉你。
感想:通过表象看本质,要从人内心最根本的驱动力去思考。
笔记:后天的知识技能道理逻辑都是一个一个的APP,而你内在的愉悦、恐惧才是操作系统。有时候你不是缺某个APP,而是你的操作系统,只能支撑你到这里了。
感想:愉悦让我们一直坚持做某件事。恐惧让我们不要做某件事。
这种根本的驱动力,就是我们的底层操作系统。
有时候你的知识足够了,知道去学习,要去健身,但就是因为愉悦的驱动力不足,让你无法长久的坚持下去。
而有时候你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并且也知道怎么做,但就是不去做,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不是时机不成熟,而是你触碰到了你的边界,被恐惧围成的边界。
笔记:面对一个年轻人,如果他在工作中,既没有愉悦,也没有恐惧。你基本上可以判断,他在这件事上,不会有什么成就。
感想:愉悦是一种动力,恐惧是一种动力,如果没有动力事情就无法持续做下去,那么自然也就做不好,做不成事。
要找到自己愉悦的地方,找到自己恐惧的地方。
笔记:每个人的痛点都是他的恐惧,恐惧是痛点。人们会为了解决恐惧,毫不犹豫地花钱。
感想:优秀产品:解决痛点,也有爽点
较好产品:解决痛点,牺牲爽点
一般产品:不解决痛点,但有爽点
较差产品:不解决痛点,也没爽点。
所以做产品的时候要知道你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因为有时候两者不能兼得的时候,就要直奔核心功能去。
为了痛点牺牲一点痒点是指的,但如果为了痛点造就了大量痒点,其实也不行。
毕竟大量的痒点,就会成为另一个痛点。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