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管理是成就别人,不是控制别人
2、过度管理会伤害团队
3、高明的管理如“治大国如烹小鲜”
很多人对管理的理解,就是管人理事,就是管控局面,不要失控,让大家按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工作,管理有序就是管理得好。
01
管理是成就别人,不是控制别人
好的管理是成就下属,不是控制下属。好的管理者都懂得向上管理,向下负责,成就领导,成就员工,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团队规模小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管理,靠管理者自身魅力,加上以身作则的引导就能做好管理,管理是在队伍规模扩大后,靠自己无法将自己的影响力不能传达到每一个人时,管理就变得比较重要了。就需要通过组织架构,流程机制、绩效考核、周会日报等等制度来进行管控员工的工作,使大家工作有秩序进行。
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他人的善意,是成就员工,帮助员工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不是去控制员工,让员工听话,按上级的指令去完成工作。
很多单位为了管理有序,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比如作息制度,规定早晨几点上班、中午几点下班,午休多长时间,下午下班时间,每天需要打两次卡,不打卡认为迟到或旷工,甚至有的单位规定上洗手间次数和时长。更有甚者在每个工位安装摄像头,监控员工工作情况,不允许员工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包括员工为了自我成长,看书也不行。
领导和管理者之所以严格管控,是为了让员工有更大的工作产出,但往往会适得其反。管得太多,太细,其本质上是对员工的不信任。员工就会抵制,不当面抵制,私下也会抵制,就没有工作积极性,更别谈自驱力,最终导致员工工作热情肯定不高,工作时长高,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果差。
管理的基础是信任,无信任不管理。过多的管理就是对员工产生束缚,就会让员工感受到不舒服,试想谁愿意在被监控下工作?
大多数管理者几乎没有问过员工,需要管理者为他们做些什么,管理者该如何帮助员工。相反,管理者只是一味地强调工作,强调服从,并要求员工一定要按照管理者的想法去做。说直白一点就是在管理者眼里,管理就是管控,而不是服务,这是对管理最大的误解,管理者因为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去帮助下属员工工作,而不是利用资源优势,控制员工去做什么。只有有服务的心态,才能真正激发员工心中的善意,让他们主动去工作,主动去创新。
管理者首先要摆正心态,摆正位置,去真正地为下属员工服务,把团队目标变成员工的目标,为员工完成目标,创造佳绩提供帮助和支持,而不是让员工听自己指挥,去被动工作,工作有成果要归功于下属员工,不能下属功劳是自己的,失败是下属的。
当管理者有一颗成就下属员工的心时,他的管理也会顺应人心,也会很顺利,大家也比较容易接受。当管理者有一个成就上级的心时,他自己也会获得更好地发展,很多管理者就是通过帮助上级成功,自己获得成功的。
02
过度管理会伤害团队
管理过细,甚至到监控的程度,就会伤害团队。员工并不是工作的机器,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当他们觉得自己正在被强迫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热情就会被削减,工作效率自然会下降,工作成果也会变差。
从人性上讲,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工作的。好的管理者是根据组织需求,结合员工需求和意愿,将组织目标变成员工目标,才能真正地让员工积极努力认真工作,因为那是在为自己工作,为组织工作和为自己工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个是将别人的钱装入自己口袋中,另一件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脑子,后者比前者更难。把组织目标变成个人目标就需要将组织的思想装进员工脑袋中,这个工作需要管理者来完成,但是大部分管理者做得并不合格,很多都是做到形式上让员工和组织保持一致,心理上员工并不认同。
过度管理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为员工规定好细致的计划和工作方法,让员工在限定范围内工作,不允许创新,不允许出错,只要和规章制度、工作方法,工作流程不一致的,都认为是不对的,都要受到惩罚。在赏罚上,更强调罚,让员工生活在担心受怕中,没有放松的心情,也不敢创新,即使是为了组织更好,想出好的办法和改进技术,也不敢提建议。
管理者辅导员工,不是为了员工成长和发展,而是为了给员工挑毛病。制定工作流程不是为了提供效率,更好完成工作,而是为了限制员工。比如报销流程不是为了报销流畅,而是为了限制报销费用,增加员工复杂度。管理者制定制度,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表扬好的,督促差的,而是为了管理和约束,体现管理者的权力。组织设置了很多部门,不是为了更好协同,让职责更加清晰,而是人为为各个部门树立了一堵心理的墙。
总之,过度管理是增加了对员工的管理,而且是不必要的管理,让员工理解为对员工的控制。人人都向往自由,盼望自由,如果组织给员工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枷锁时,员工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尤其是当某些制度和政策伤害了员工的自尊,不视人为人时,员工就会用脚投票。
管理工作最基础的是做人,如果不尊重人,把员工当成工具,只希望压榨员工,哪怕你设计了再多的制度,你也无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反而降低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03
高明的管理如“治大国如烹小鲜”
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到“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国家就像调味小菜一样简单。引申为“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
《道德经》中对管理者也划分了几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一层为“太上,不知有之”,是说最好领导方式,大家并不知道其存在。比如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是无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只要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即可。不用每天指指点点,到处安摄像头,制定很多规则。
第二层为“其次,亲而誉之”,是说次等的领导方式,大家亲近他并且称赞他。说明领导者有亲和力,人们愿意亲近他,称赞他的功劳。比如有的领导亲和力很高,能到一线去,和一线员工一起工作、生活,不把自己看做特殊的人,这样的领导大家也比较喜欢。
第三层为“其次,畏之”,是说再次一点的领导方式,大家害怕他,员工不敢和领导讲话,一讲话,可能会被批评。这肯定是不稳定的,无法长久的,人们不可能长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
最后一层为“其次,侮之”,是说更次的管理者,员工经常就轻蔑他,这样的领导往往能力不强,还为了刷存在感,经常对员工工作指指点点,好似在辅导员工,其实是他的权力欲望在作祟,生怕员工因为自己能力、德行都不好而轻视他。
我们的管理者大部分处在下两层,有些管理者可以达到第二层,第一层的领导者非常稀少,他们往往只制定规则,把握方向,不干涉下属的工作。
管理者也是分层次的,越是低级的管理者,工作越具体,越往上走,离客户和员工越远,工作越抽象。高层管理者主要定战略,管方向,选干部。中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发挥承上启下的角色作用。承上是头部的战略,理解企业的战略,启下是分解战略,最后把战略变成基层管理者可以执行的计划和方法。
所以越是高明的管理者,管理的越少。过度管理只会让管理变得复杂,变得难以执行。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