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冬至具体时间:
12月22日11点27分09秒,11月初10,星期5。
立冬代表冬天的时始,冬至代表着数九的开始。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差不多只有45天就到春天了。今年冬至交节的时间在农历十一月初十,属于“早冬至”,老话说“冬至来得早,春节暖洋洋”,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2024年春节期间会比较暖和。
2)什么叫冬至?
冬至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它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位于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位置),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意味着冬至的重要性不亚于新年。
冬至的习俗因地域而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此外,冬至还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冬至与下一个节气大寒之间相隔很近,当大寒节气到来的时候,就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冬至的到来,开始用“数九”计算寒天,每九天算“一九”,当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也就标志着寒气已尽、春暖花开了。老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在冬至后的“三九天”和“四九天”,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防寒的准备。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昼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冬至阳气起,因此有着“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冬至之所以被视为如此重要的节日,是因为它曾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古人认为,冬至日,刚好是阳气开始萌生的时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
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也就是说这是阴走到了头,阳的开始。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的白昼为最短的一天,随后随着太阳直射位置的逐渐向北移动,往后的每一天白昼都在慢慢变长(直到夏至的又一个轮回),为此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冬至这一天,是万物复活之机,应当庆贺。
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转化,是一个吉祥的节日,且又被视为是一年之计的开始,所以人们非常重视冬至节。
综上所述,冬至是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重要节日,它不仅代表了冬季的来临,还蕴含了人们对自然和祖先的尊重与纪念。
3)冬至是纪念谁?
冬至是为了纪念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张仲景辞官回乡,看到受冻的百姓,为了帮老百姓驱走冬天的寒意,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治好了百姓的冻耳。
后来,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成了习俗,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此外,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4)冬至有什么忌讳?
冬至忌远行。
冬至不坐石,老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冬至忌长时间窗户紧闭。
冬至是我国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同时这天也是我国民间重要的祭祖节日,为了图个吉利,在我们老祖宗看来,冬至这天不宜结婚。
5)冬至吃什么?
吃饺子,吃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