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天的时间都在复习《人文传统》,作为英语阅读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尝试者,我既害怕又欢喜。
这门课程冲破以往的固定模式,给学生一个机会构建人文知识体系,这是件好事。但是改革第一个学期的成果却差强人意,年级基本上全部挂科,这学期加考一次。听上去就有点可怕吧。
我喜欢这个课程,想要学好它,当然这个知识领域就是汪洋大海,浩瀚星辰,知识面广而多。这样一来,必定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如此,在其他专业课所花时间势必减少。如何调节?这是一个我现在还在琢磨的问题。
观全局,所谓“到大学就轻松了”的话语对大一新生荼害实在太深。刚结束三年的高压学习,学生想压到最低的弹簧,一松手就不见了踪影。因为一种观念(大学就是来玩的)已经在脑海里根深蒂固了。
作为一个下学期将进入大二的学生来说,我的大一过的不太颓废也不太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看了很多书籍,每个学期都会列一个书单和影单,记录自己的时候片段。偶尔也会躺在寝室刷综艺……
昨天晚上和同学在学校散步时讨论到 大学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这样一个很俗又很切实的话题。
我自认为大学是一个吸收的过程,更多的是获取知识,丰富自己。(或许当下你获得的知识没什么用处,但未来的某一天,它会派上用场。)
当然,吸收的内容实在太多,选择什么就取决于我们自己了。
有人周末窝在寝室刷剧刷微博,有人很早起床去图书馆抢位置自习……
时间长了,差距就大了。毕竟像我这样学语言的,课程多,闲暇时间就更少了。如何抓住有限的四年,噢不,三年,就要看自己想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了。
好了,我感想写完了。继续看阅读~
愿可以追上那个被赋予厚望的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