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 “诗以具体的意象表现具体的情趣。具体的意象必是一个活的情境,使人置身其中,便自然而然地要发生那种具体的情趣。”
怎样让学生真切地理解《长相思》背后的情感意蕴?王老师的课堂上创设一个个情境,对诗句进行的意象拓展。引导学生却步步入境,心随纳兰性德的身心游走,情随纳兰性德的乡愁之情而动,
意象一:作者的身心何处
师:好了,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师:作者的身在何方?
生依次回答:在山海关外;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在山海关;可能在山上,可能在船上;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师: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
生:他的心在故乡。
师:用词当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
生齐答:故园。(教师板书:心系故园)
意象是情思的载体,借助情境还原法,把学生引进了词的意象:“纳兰的‘身'、‘心’在哪里?”在这个过程中,引领学生走入作者的情思。
意象二:想象边关生活场景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
如何体会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如何能走进纳兰性德的心中,与他一起愁闷和悲苦?王老师用意象的拓展想象画面,既是把文本读成画面,激活词的意象,又为下面故园场景的温馨想象形成反差埋下伏笔。
意象三:沉醉于故园场景
师: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师边巡视边说: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朵变成了花环带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板书: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在画面的想象写话中,学生心随情动,在意象的拓展中走进了纳兰性德的家乡,体会那份温馨和幸福,在诗意的空间中又一次深入地走进了词。
在浓浓的思乡中,为下文互文印证做足准备,才有了“人生能几团圆夜”的意象与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