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思考过自由的问题。
以前很中意一句话,"心安处即是吾乡",以此表示,在心获得安宁之处即可自由自在。细想起来,这并不究竟,心不得安之处又当如何呢?
日本禅师白隐曾被一个少女诬陷,说生的孩子是他的。白隐也不争辩,面不改色接过来养着。过了一段时间,女人良心不安,说出了实情。白隐也是什么也不说,把孩子交还给女人。
这才算是自由吧,不论外境,都不会改变心意。对白隐而言,并非心安处即是吾乡,而是处处皆吾乡。
这样的自由如何得来?
让我们按照辨喜的思考,从世界的法则说起。在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法则。比如苹果熟了,就要落地。这被称为引力法则。
辨喜说,法则意味着一系列自我重复。即一件事在另一件后发生,或者同时发生,我们期待这种现象再次出现,便用一个人为的联系将规律总结,即法则。
这让我想起一个所谓的FBI测试。两姐妹参加一个葬礼,在葬礼上看到一位很帅气的少年,妹妹一眼爱上了少女。然后姐姐死了。请问姐姐怎么死的?
变态杀人犯会这样回答:姐姐是被妹妹杀死的,因为她想再次见到那个男孩。这就是变态杀人犯的法则:只要举报葬礼,少年就会出现。
因此,所谓法则不一定是真理。牛顿所谓的引力法则,在爱因斯坦看来是质量引起的维度塌陷。真理是永恒的,不变的,法则只是一种心把握一系列现象的方式。法则并不存在,只存于人心,外部法则与内心期望一致。
这世界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则就是因果法则。如果这个法则不成立,这世间绝大部分知识都将不成立了。甚至这些文字,都将失去意义。
与其他法则一样,因果法则只存于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因为在感知之外,事物便没有意识上的关联了。
接下来注意辨喜的推论:故自由意志并不存在。意志是我们感知内的事,那么必然遵从因果法则,遵从因果法则的都不可能是自由的。
糟了,人没有自由意志了。
在学心理学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的迷思。比如精分总是认为,人的一生会被婴幼儿时的抚养方式决定。即使对决定论的批评从未间断,但试想,世上又有几人能够突破自己的性格特点去行动?即使从行为主义角度看来,每天绝大部分行动都是行为惯性而已。自由意志,又体现于何处?
辨喜对这个问题毫不含糊,言之确凿,人就是没有自由意志的。对自由不在这个宇宙中。不在任何心意或思想可达之处。对于世界和人的根本问题——从哪来到哪去,他这样说道:
世界从自由中来,束缚于此,并终将回归自由。
正如可感知的宇宙只是无限宇宙的一部分,我们所感知的我,也只是无限我的一部分。我们,从自由中来,束缚于此,并终将回归自由。
那么,通往自由的道路又在哪里?
辨喜回答:道路只有放弃这个微小的生命。不执着感官世界和意识世界,当下获得解脱。
他说解脱之途有两个:非此非此,如是。前者是否定的途径,后者是肯定的途径。
非此非此就是什么都不是,有点像禅宗的法门。禅宗历史上,有个棒喝派,一问问题就会用棒子打你脑壳,因为一问就错,开口就错,一切皆非。当否定了一切以后,剩下那个就是了。《金刚经》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 、非非法。也是想着一切法子告诉你都不是。
这是一条相当困难的道途,非得有卓越的大脑才能领悟。相比之下,另外一条路就要简单多了——即如是之路,也就是行动瑜伽。
这是肯定的道路。如是如是,就是就是这样。这条路是通过束缚的路,通过不断认识本质,最终打破束缚,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可以说,这世界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自由。从原子到星球,它们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就是一种表现。
不停行动,与此同时弃绝对行动的所有执着,不认同我们的行动。
我们终将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