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一名已步入中年的婚育适龄女性,说实在,曾经盼子如我,看到如今的学校教育趋势,真的打退堂鼓了。
学校教育如今对父母的时间、精力、知识要求都异常高,费用又昂贵,教出来的大多孩子还要操心今后在社会底层如何适应摸爬滚打。这样的生存环境,值得我请他来世界走一遭吗?
轻松地愉悦自己,走遍世界,用精致书籍、保养品、健身器材、技能兴趣讲座由内而外地取悦自己的身心,这样难道真的比两代人整天焦躁抑郁,了无生趣地活着,不好么?
2
不否认,现在我是离职写作状态。但我很清楚现实的残酷,并不是不食烟火的豆蔻小姑娘了。如果我选择生子这一条路,我当然会选择结婚给予他保障,再次就业来养活我们,兼顾写小说来做梦想。
可是,我仍然看不清前方的路。当我从各早教机构浅尝辄止地辞职,我已不是当初那个看到马路上“大肚皮”就艳羡,看到产房婴儿室里的小婴儿就爱心爆棚的小女孩儿了。
榆林产妇的意外,以及许多年轻妈妈带幼子轻生的案例,让我知道养育一个孩子的现实有多残酷。虽然这可能涉及原生家庭、识人的情商等种种外在因素。在此暂不讨论这些复杂外因。
我只是想表达,在生下到养育孩子至18岁,这些例子让我认清生孩子的现实绝不容易。绝不是我以前凭着一腔热情,自以为骨盆小,即使难产而死也要保住孩子出生的伟大和悲壮。这种想法如今看来如此幼稚和不堪一击。
当毒鸡汤文当道,文章《对不起,父母给不了你800万的学区房》在被删除及改名重发前,早已病毒式传遍朋友圈了。不可否认,支持原文认同旅游比读书更令孩子获益的观点的人只是少数。
大多数和我一样的双工薪阶层家庭,若生养了孩子,肯定是要计较学校教育问题的。
可父母天天面对自己繁杂的工作之外,业余时间就拿来辅导孩子功课,甚至可以追究到从幼儿园小班开始抓起。你叫平凡人如何不焦虑?天天积极暗示真的管多少用?情绪疏导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根源在于学校教育问题上。
男友打赌我结婚生子后就会对着孩子大呼小叫。虽然我懂得很多关于早教和师范专业教育心理学的系统理论,可我也担心那一天会终将来临。
虽然在二胎来临前,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担任父母角色的不完美。可我还是恐慌,到了孩子幼儿期,我也会变得和周围鸡血爸妈一样为了操心他的学业和院校而疯狂。
即使我可以假装在孩子面前镇静不表态,给予孩子充分的娱乐时间,少做课外作业,尽量少参加兴趣课程。你以为孩子会感受不到周围逼仄的竞争压力和环境吗?
他有眼有耳有脑有心,他完全能从周围孩子课间的言行、攀比和接送同学的家长的身上观察得出结论,他如果不和同学处于相同的环境,处于永不止境的竞争中,就会令他感到焦虑。
只怕你给他过于宽松的环境,不施压力,孩子长大后反而来责怪我们。
这是一个难解的题。
3
然而,如今的学校教育体制,真的没让我看到孩子未来的出路或希望。要么不惜拼命挣钱做孩奴,送孩子去轻松学习的私立或民办学校,学得到多少还要看孩子具体情况;要么让孩子接受最普通的公办学校教育,做填鸭练习。
你以为把学校教的课本知识拿过来自己教,跳出体制就好吗?建国开始的科技大学少年班也就甭提了,那是别家孩子早慧自学跳级。
可新世纪后,自从有人不满如今的学校教育体制,提出回到私塾制或父母自己教,近年来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今年河南商丘10岁女孩张易文跳过义务教育考入大专,就是活生生的又一例子。
她今年已是二次参加高考了。去年,9岁的她首次参加高考,总分考172分。之后,父母为她报考了复读班。今年她报名参加了商丘工学院的单招考试,以352的总分被商丘工学院录取。
看完新闻采访报道,我并不觉得这样对孩子的知识教育更有帮助,或者说使她的人生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张易文的求学经历饱受争议,是意料之中的事。她和弟弟都是她父母靠招收学生以私塾形式一起教出来的,说来她还是她父母招收学生的“活广告”呢。
这种在传统教育体制内外都举步维艰的两难,是我无解的困惑。尽管如此,我仍然倾向于把孩子交给学校去接受知识教育。至少家庭教育里无法给出长期集体活动的体验和优势。
如果一直是在别的领域工作,或许我不会感到这么困惑甚至失望。我在课外机构、学校和社区教育边缘游走数年。
素质教育说了这么多年,我能看到的,除了上课时间缩短5分钟、放学时间提早,某些学校实验性质的探究课、公开课,看上去很美。我不认为,所谓素质教育比我们这一辈的“应试教育”真正改变了孩子哪些能力,能授之以渔的能力。
反观日本、欧美的学校教育,常让家长啧啧称赞的,是给予孩子解放天赋、独立探求知识技能的能力。如果这也算媚外,那么我们公办义务教育的学校,永远在原地踏步。
4
当然,我一再看重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家庭教育教的是做人的根本,学校教育主要教授的是知识的基础,与集体、个人的相处实践。包括孩子成年后在社会上经历坎坷、打击,遭遇不公甚至非人待遇,面临各种天灾人祸危机困境时,家庭早期教育是否扎实稳固,此时方初露端倪。
生育一个孩子极其辛苦,甜蜜负担的道理我又何尝不懂。从满心期盼欢喜到担心恐慌的心路历程,我不知道有多少如今的准爸爸妈妈能懂。
我虽惯于逃避困苦,却也不是完全只懂享乐而怕脏怕累怕苦的主儿。于我而言,有多想逃避一件事,就有多少毅力去想法儿完成它。
若能让孩子心智随年龄缓步成长,而不是要求他各方面“揠苗助长”,渐而有独立思考能力并能按其自己的想法、步骤坚定而行,走出只属于他的人生。我不怕放慢我写作梦想的脚步,愿与他一同前行,踏出一条只属于我俩自己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