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读完汪曾祺先生的《受戒》让我的灵魂得到了涤荡。故事以庵赵庄这一处奇怪的水乡村落,这里的人们过着清幽质朴、闲适丰富、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感受到了小和尚明子在庵中庵外所见所闻的奇妙愉快,以及文字带给我轻松舒畅的感觉。
一、奇异的故事发生环境
首先我想对庵赵庄这一地名给出一个自己的理解。之所以取名为庵赵庄,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寺庙的规格小不足以称庙,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和尚他们没有守清规戒律这一说,除此之外还与庙外的女子有着友好的关系,而且小说主要说了明子和小英子之间的往来,而小英子一家姓赵,因此庵赵庄这一取名就十分的贴切合理。
二、一气呵成的行文结构
其次,我想讲述自己对小说结构的认识。小说从整体上看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开篇先点出明海已经出家了四年了,因此后面展开的一切都是他当和尚这个过程所发生的琐事。而对于这些琐事,作者他采用了总分总和分总分的结构,同时也会穿插着叙事,比如在讲大当家明海的舅舅仁山的时候,由讲仁山的住处时点到桌上陈设的账本和算盘,就开始讲了仁山的职务事情,进行拆分细说,同时穿插庙里进行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放半台焰口,随后又说墙上的水牌“勤笔免思”,承上启下,来说仁山的外表和性格的特点。
三、独具特色的文风和语言风格
然后,我想对该小说文风和语言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所使用的文字,虽说不是华丽的辞藻但胜在能清晰具体的描述物像,且空间感在场感十足,比如描色寺庙时先从外部描写了庵所处的大致位置是高地,接着又说其门前方是一条河流,门外是一个大的打谷场,后介绍剩余三面是柳树,外部介绍完后紧接着说了门里是一个穿堂,对穿堂中的布置做了具体介绍后又写穿堂之后的景象,而作者有一个特点是每次他在转场时总是喜欢使用对联来过渡,除此在写小英子看善因寺的佛像的角度给我深刻的代入感;对人物和对话的描写简练干净恰到好处。文风清丽可爱,且有地方特色,有使用一些方言如“格当嘚”,在写舅舅教明海念经书时会做附和的声音作人物的心理描写,或是在讲述一件事物时会在客观的叙述后给一些主观的评述,但语气可爱。
四、叙述特点与情节安排之得当
接着,我想谈一下该小说的叙述方式的特点和内容安排的理解。小说在事情交代上,清晰且节奏舒适明快,几句话就能将场面快速转换衔接,特别表现在开头讲舅舅收明海做和尚的整个过程和缘由。作者讲故事的口吻就像与读者在拉家常一样,平淡中见声色起伏,有评书的感觉,时不时会对人物的动作和事情进行犀利有趣的点评,有些俏皮可爱。在内容安排上,小说常常是前后呼应和对照的,比如前面对寺庙清闲不守清规的生活的描写都为后面明海与小英子畅通无阻的交往造就了包容合理的环境,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包括第一次的相遇即暗示了两人之后感情的发展的趋势。
五、与凡俗不同的人物与塑造
最后,我想谈小说在人物和人物情感描写和塑造上的感受。小说所涉及的人物虽然不多,但每一个都是性格迥异,绘声绘色的,随意直率的仁山,安静爱干净的仁海,精明能干人缘好的三师傅,内敛纯情能干的明海,热情乖张好玩的小英子,老实勤劳的赵大娘,文静乖巧的大英子等等。对于情感的描写,乡里乡亲之间的和谐和睦,和尚之间的洒脱爽朗,明子与小英子的清纯唯美的情愫等等都十分的打动我。
言不能尽意,无论再多的感想都只能在此落笔了,感恩相遇《受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