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
已有经验
5W2H作为一种经典的工具,对我而言,又是一个因为“文字协调”命名,但其实不合理的思维工具。SMART原则中,也并不是所有的原则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或着说,实施顺序是一样,里面最重要的是“R"所代表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事物的经典的5W2H,按照顺序使用应该是
Why
追究的是一件事、一个物体存在的意义或其满足的何种需求。大家都非常喜欢吃泡面,当我们饿的时候也往往会来上一包,很多人吃了也就吃了,甚至养成了一日三餐必吃泡面的习惯。但你有没有想过泡面的作用是什么,泡面的作用显然是为了充饥,那么充饥就一定要吃泡面吗?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可以有更健康的蔬菜、面条等主食可以进行替代。只有我们从Why的角度思考事情,就可以从根本上进行理解事物。
问题是什么?需求是什么?
为什么非要是这个问题或需求呢?有其他更合适的问题或需求吗?
What
是什么?(发展脉络、系统构成)。
五个思考维度:纵向、横向、反向、高度、远度
从外部看,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事物的发展脉络,过去是为了满足什么目的产生了这个事物,后续在发展中都为了什么目的进行了哪些调整;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从内部看,这个事物有哪些元素构成,各个元素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内部分析角度事物一直忽视的一个角度,现在总结出来,哈哈哈哈哈。
从外部了解事物发展情况,从内部明晰事物结构,我们就可以继续追问,有更合适的事物可以替代吗?
When
什么时间做?为什么是这个时间?
完成区间是什么?
什么时候需要完成
Who
由谁来承担?人、公司、组织、国家
为什么是他
执行者、收益者、决策者、影响者、管理者
Where
在哪里做?
切入点:从什么环节入手?
工作范围
How
如何执行
如何提高执行效率?
预估困难与解决
How much
(程度、任务量、优先级、成本等)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黄金圈,它的分析顺序是Why、How、What。我们发现黄金圈和5W2H的分析顺序是不同的,至少从字面和大多数资料中展示的那样。
Why:目的、意义、目标。黄金圈的Why仅仅涵盖了5W2H中的Why,但是不涉及对于事物的具体认知方向,也就是缺乏5W2H中的What与目标拆解。
How:方法、措施、路径。这个步骤是确立方法,包含了5W2H中的when、where、who、how、how much,主要是在方法论层面上明确我们该如何行事与分析事物。
What:执行、步骤、成果。大多数5W2H的讲解中,“What”被定义为“目标”,而在黄金圈的分析逻辑中,“What”被定义为实现“Why”的具体步骤与结果预期,这就造成了两种分析工具中“What”所处的分析顺序不同。这一步在5W2H中没有明确的讲解,需要进行进一步补充。
总体而言,我个人认为,黄金圈的逻辑更加符合大脑认知思路,但缺乏细部;5W2H足够细节,但又不符合我的思维习惯。如果将5W2H中的分析方面整合到黄金圈中,并进行相应的完善,那么将进一步提升黄金圈的可操作性。
六个步骤:精准定位——找到途径——彻底执行——即时反馈——反复调整——完成记录;哪个步骤出问题,都无法有效进步。定位清晰,没有路径,GG。
WHWR
借用黄金圈的功能分类,填充5W2H的内容细节,完善复盘与迭代过程。
为什么-如何做-做什么-反馈迭代
Why
精准定位、拆解目标;明确目的、意义
在功能上,这一步是为了完成黄金圈中对于Why的原始功能,不用做过多修改。
在内容上,我们的“Why”上将包括5W2H的“Why”和“What”。
我们已经解释了黄金圈中Why的不足,所以将5W2H的“Why”和“What”的含义赋予它,以完善内容。
很多知识类书籍在讲解的过程中往往是从“What”出发,这样不是很好,往往会让被动阅读者摸不着头脑。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他们暗含了“Why”进去。
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SMART原则使用。
同样的时间,别人定位了自己的问题,你却没有,那么别人可以话更少的时间去进步,而你话更多的时间可能都无法进步。【航海,方向,大道理都懂,如何将其通过条件、逻辑适配到当前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SMART原则
S 代表具体 (Specific),指目标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 代表可度量 (Measurable),指目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目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 以获得的;
A 代表可实现 (Attainable),指目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 代表相关性 (Relevant),指目标是与工作的其它目标是相关联的;目标是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
T 代表有时限 (Time-bound),注重完成目标的特定期限
SMART原则,虽然广为熟知,但是它的字母排列顺序一度让我迷惑。我原来的目标确立并没有很强的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可以等效于SMART原则中的“R",不知道你发现没有,SMART原则中的5条原则,由于都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我并不到这5条原则的优先级。
有了这个认识,于我而言,我将SMART原则按照重要性排序应该是——相关性、可实现性、具体性、可度量、有时限。RASMT。
How
明确路径;找到尊最优方法、措施
在功能上,这个是黄金圈中对于Why的原始定义,
在内容上,可以引入5W2H的元素进行细化。这里,我们将5W2H的“when、where、who、how、how much”的功能赋予黄金圈的“How”。我们在使用黄金圈分析如何实现我们的理念和目的时,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进行设定我们的过程和方法
找到途径的重要意义在于,只有了解途径,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看待问题。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的道晨界中,我将用how将原本属于5W2H的“when、where、who、how、how much”进行概括。现在,我们从“how much”的角度,以“看”和“观察”为例进行说明。
记得《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尔摩斯向华生强调了“观察”与“看”的区别,华生很好奇为什么两人面对同样的案发现场,但福尔摩斯永远都是最快最准确明白案情的人。福尔模式说“那好,门口那楼梯你也天天走吧?一共多少级?”,华生表示我不理解。
这里华生仅仅将“看”归结为一个笼统的概念,不清楚如果想要深入地“看”,也即“观察”需要的具体路径,所以只能依赖于眼睛在事物的表面看来看去。
对于“观察”而言,每个人的路径不同,但是“用眼睛去看”显然仅仅是第一步,看完之后,至少需要在我们看到的事物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即“how much”,例如它的物理参数(构成、颜色、数量等)、它的历史(从原材料处理到现状的步骤、可能经历过哪些事情造就了今天的局面)、它的可能发展(长此以往这个事物保持着怎样的变化趋势等),它与我们知识的联系(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释)等等。只有明白“观察”的路径包括了不仅仅是“看”这一个步骤,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是观察,如何进行观察。
正是因为明白了“观察”的完成路径中的how much”,下次如果觉得自己“观察”能力不足,就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路径中的哪个环节除了问题,利用路径快速帮助自己意识到哪里除了问题,然后针对性优化即可。
这个思路延伸开去简直不要太厉害,仅仅是意识到完成一件事是存在路径的,就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很大启发。
很多人自己学习不好,因为没有明确学习的路径,所以常常请教别人如何学习时,别人其实无法理解你是学习的哪个部分不会,所以无法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
很多人某个题目不会做,因为没有意识到做回某个题目是需要一个路径,你是基础知识点不会,还是解题思路不会,还是读不懂题目,还是熟练度不够,只有这样分析,你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基础知识不会,就恶补基础知识,解题思路不会就重点分成自己的解题思路与答案思路的差异,进行调整。
时间管理,你是不了解时间管理理念,还是精力与任务重要性没有匹配,还是别人占据了你太多的时间,等等。当你意识到时间管理是存在路径的,你就可以针对自己在路径中做的不好的环节进行针对性优化。
发现路径
认识事物——继续以观察为例,从采铜老师在《精进2》第一章 视角-掌握观察之道里面的内容中挖掘出如何寻找路径。
我大致说一下我的理解与总结。就像“看”与“观察”的区别,我们接触到的事物也不是我看肉眼看到的那样肤浅。事物应该被当做一个多个元素组成的系统来看待.在这一章节里面,采铜老师认为观察事物要从一下四个方面进行。材质,组成事物的元素;造型,元素组成的整体造型;装饰,装饰物;工艺,事物如何形成的。
“如果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视角是固定唯一的,那么就相当于,我们只看到了它的一个面,在这种注视下,多面体坍缩成了一个平面。”因此,至少可以通过这四个方面来升级我们“看”的方式进入“观察”的境界。
这还仅仅是从事物的“how much”角度去理解事物本身,别忘了这还仅仅是“How”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在看待事物或问题的时候,还可以继续从“when、where、who、how”等角度进行思考,更加多维度多方位地认识它们,从而更加清晰深入地理解事物或问题。
这也可以用来说明我为什么将黄金圈与5W2H进行整合。从思维习惯上而言,我觉得黄金圈更符合我的思维逻辑,但是仅仅从Why、How、What,我觉得路径不够明晰,而5W2H虽然不太符合我的思维逻辑,但是它却比黄金圈更具实操性,所以,我将两者结合,形成对我而言“趁手”的思维工具。
找到解决方法
确定问题之后,需要从“How”的角度对于问题进行分析,不清楚问题在哪里,就不停提问,直到你觉得问无可问。
分析完成之后,就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最简单的是一张A4纸。
A4纸用直线分成三部分
左边写问题,中间写“How”的视角分析后问题所拆分成的细节,右边写思路与解决方式。
对照list,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定要做记录
What
彻底执行、及时反馈;预估困难、追求成果
我认为的What应该是在Why确定方向,How确定方法之后的具体实操过程。它们就是方法规定的条件下的一个个具体的实操步骤。这些步骤可以经过GTD处理,安排到自己的各个清单中,逐步完成。
Replay
实践经验、完成记录;小心试错(IPO)、全面复盘;反思校正、升级迭代
黄金圈和5W2H都没有明确的环节去进行复盘,似乎是缺乏一个环节,无法形成闭环。
总结
这个改造无关对错,就像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工具的发展史,人们将外界的工具一步步修改调整,以便符合自己的需求,完成自己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趁手。
很大一段时间,我是指导这两个思维工具的功能性和重要性的,但我却无法将其有效落实,运用过程中总是感觉有点别扭。现在,我明白可能的原因就是每个人思维不同,用一个大众化的思维工具可能“不趁手”,既然如此,我就改一个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思维工具岂不是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