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书为伴,与经典对话,最近有幸拜读到陈鹤琴先生的著作《活教育》,整本书系统的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虽然已隔一百多年,但是对现在的我们仍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在读此书的过程中被陈鹤琴先生字里行间透露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和对教育的执着所感动,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感悟。
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思想寻找教育目标
陈鹤琴’活教育这本书总体概述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三大目标,十七条原则,四大步骤,五指活动。
首先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
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接下来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核心部分十七条教学原则:
1.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
紧接着阐述了“活教育”的四个实施步骤:一是实验观察;二是阅读参考;三是发表创作;四是批评研究。
最后是“活教育”的五指活动的课程:指的是——儿童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
我们平时的教育也许只是一节教育活动的目标,也许是一个学期甚至是一个学年的目标,但是读完此书之后,它似乎为我们的教育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也是一个实际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出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国儿童,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活教材。当一个人心中装着一个大的目标,将这个目标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相联系的时候,我们所做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显现,有了大的目标后,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教育原则和物质活动就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小的目标框架,帮助我们在这些框架上去落实小的目标。因此,不管是作为一名园长,还是一线教师,只要是一名教育者,此书就像千万船只的灯塔,为我们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理解寻找教育方法
从陈鹤琴先生分享的教育原则中让我们对活教育有了清晰的了解,内容简明扼要,直截 了当,通过实例,易于理解,每一条都值得深思,每一条都值得反复阅读,从中汲取精华。
1.学会观察儿童。在书中陈鹤琴先生多次提到“观察”二字,他在教育原则第十七条专门提出精密观察,观察教育现象,观察儿童行为,另外陈鹤琴先生曾经跟踪、观察自己的长子陈一鸣808天,从孩子出生开始,逐日对孩子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的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做出了详细的文字和摄影记录,写出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本书。作为教师,观察儿童是一项基本的能力,短暂观察和持续观察,跟踪观察都能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儿童,解读行为背后的原因,就如医生透过病因看本质,才能对症下药一般,沉下心将才能对儿童因材施教,给予正确的引导。
2.善于利用活教材。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四季的变化,多彩的天空,有序的车道,奇特的动物睡姿,万事万物包含知识哲理,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教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地研究。以我们五大领域的活动来说,每一项都可以与大自然相结合,其实这一项活教材的使用给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幼儿的同时必须要懂,要会,因此,需要做更多的准备,需要平时涉猎更多的知识,学会做一个会教活教材的活老师。
3.总结教育规律。不管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规律,还是佛洛依德关于儿童心里的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借鉴,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及时总结教育规律,让教育有迹可循,比如把握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同伴交往中开始出现告状行为,如果把握此规律,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应对。比如大阪幼儿竞赛意识增强,我们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增加竞赛环节,满足他们的竞赛欲望,提高活动的参与性等等。善于总结教育规律,才能让教育变得轻松。
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探索唤起教育初心
在书的后面附有松林间的幼师,讲述的是陈鹤琴先生创办学校时一路的艰辛和执着,书中有这样一段:1944年到1945年,因日寇入侵江西,陈鹤琴亲手创办的江西实验幼师经历了两次迁校。第一次由泰和迁到赣州,后来赣州又告危急,当局下令各校就地解散,唯有幼师决定不解散,陈鹤琴说“我是一校之长,我就是讨饭也要带着学生走,决不丢下一个。”他率领师生员工及家属两百余人,历经无数艰险,克服重重困难,迁到了广昌县甘竹乡,再次建立了幼教新园地。抗战胜利后,陈鹤琴到教育部申请将国立幼师迁往上海,但未获批准。于是他从上海给留在江西的同学们写了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说“我是你们的校长,也是愿意驮着你们奔走于荒漠间的骆驼,尽我的力,我要为你们寻找可以使你们休息、学习、工作、发展的绿洲,只要我存在一天,我对教育事业,对你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读到此,我一直在想时什么样的东西驱使着陈鹤琴先生面对困难依然迎难而上,毫不退缩,这应该就是他的教育初心,一个为了国家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教育初心,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想到了身边的张桂梅,张玉滚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够执着于教育,就是那份最初的教育初心,新时代,依然有,依然需要坚守。
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内容探索成长途径
教师的成长是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提前,而此书对我们的教师成长有哪些启发
呢?
1.学习的能力。陈鹤琴现在在提出活教育之前,对杜威、蒙台梭利等等的教育思想有过深入的研究,并且在美国留学进行了解学习,最后结合中国实情提出活教育思想,并且在创办学校的时候因为资金不够,为节省开支,就开始学习建材知识,陈鹤琴先生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的路上。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信息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革新,我们更需要抱着学习的态度接受新的知识,以新的思想才能培养出来新时代的孩子。
2.研究的能力。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作为研究,需要观察、推理、归纳、推测、总结等综合能力,教师要学会研究儿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对此,陈鹤琴先生提出研究的很多方法,小组研究,综合研究等等,相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专业素质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质的飞跃。
3.理论联系实际。车子有了轮子才能不断前行,好的思想落实实际才能碰撞热烈的火花,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如何将儿童观落实到一日生活中,将活教育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活动中,将活教育的实施方法运用实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总结。
得一本好书,如获一个至宝,此书带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因为,每读一次都会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希望在教育的道路上,它能与你我相伴,成为我们获得灵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