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由于感冒不舒服,晚上睡不好,整晚做梦都是看书,就打算休息一周,什么事情都不干。这估计算是最闲的一周了,把一切都放下。收拾房间,发发呆。不过晚上依然睡得不太好,总想拿起手机。
前段时间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和文章,使我这周收获颇大。心态上的转变,引导了行为上的改变,从而也改善了和家人之前的关系。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慢慢知道跟着内心做感恩和反省。这周和仔仔的互动多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更加深了。能感受到他的变化,勇敢了很多,自信了很多,主动了很多。可能是因为我的改变让他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之前有不会的事情他就急躁的很,给他鼓励也总是自我否定。这周他开始喜欢学着《动物机器人》里面的口号喊:我一定做得到!也接受我教他说的先试试看。给他买了迷宫地图的书,每天放学回来就喜欢慢慢的看,想办法走出迷宫。昨天超市赠送了一副拼图,原以为拿回家就会乱扔的,没想到这两天一直沉迷于此,刚开始我们教他,现在可以独立完成。
前段时间仔仔吃饭洗澡睡觉都是大问题,总是喜欢拖延,为此我不得不使用暴力,每次搞得大家精疲力尽。这周他却特别主动的配合,而且说话也特别甜。双方彼此都轻松很多。有时候出现一些小问题,我尝试着用孩子的语言跟他交流,每次都能让他不开心的脸一会就哈哈哈起来。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我们做的好不好,看看小孩的行为举止就一目了然。
每次看到一些新的观点或者好的建议,就会反思自己平时做的对不对,跟粑粑交流了一下,他说我们算及格吧,还需要继续努力。不得不说小儿难养,这真的也是一场修行。
弗洛伊德崇尚童年对人的影响重大,而阿德勒却认为童年只是客观存在,并不能影响我们。虽然两种理论看起来相悖,其实也是想要解决问题,所以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它们为我们所用,改善我们的观念引导生活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每件事情处理好坏也没有绝对的评分标准,能力有限的我也只能是尽力让仔仔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又不至于落下别人太多。为此我也在学习,与仔仔一起成长!
昨天晚上有朋友提到离别。小时候不懂离别,每一次离别因为有更好的见识,所以什么都不会去想,只对未知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后来体验到一些再也不相见的离别,才体会到离别的痛苦。不过最近突然释然了,人生真的如同一辆开往未来的火车,路上会遇到不同的人,但是他们注定只能陪我们度过一个阶段,欣然接受离别,也高兴迎接新的同路人。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舍不得离别说明我们的曾经都是美好,让人留恋的,这应该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再是,很多的舍不得是因为我们有付出,自私的认为付出了就应该永远得到回报。如果我们能做到不求回报的付出,享受每一次的付出,那离别又算的了什么呢。
至于生与死的离别,这是我最近开始尝试接受并学会去放下的内容。
新的一周,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