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等候时间里看了一本150页的新书《新一分钟经理人》。说是新书也不完全,一分钟经理人,很早很早我看过,但是真的没有什么印象,在别人的推荐下我看了它的再版,起了个新名字。
这回再看感触就更多了,觉得值得推荐一下。因为书中介绍的三条诀窍,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用的到。我们生活中,我们工作中,特别是在对子女的教育中。
书很短,仅仅150页,就连我这个不再看书,只是听书的人也坚持阅读完了。书中介绍的三个一分钟让我印象很深,感觉也特别实用。
目标、称赞、更正,每个过程只用一分钟,简单明瞭切中要害特别实用,当然怎么落实到你的行动上,需要你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实践。
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最重要的是发现人们做对了的事情——开始也许只是大概做对,接着要逐渐引导他们做得越来越完美。
特别是在对孩子的训练和教育中,一开始最关键的是,发现他们基本上算是做对的事情,及时引导他们,直到他们真正做对了。
不断设立一系列的小目标,可以帮助人们更顺利地完成整项工作。
大多数都是只等下属把事做得真正漂亮时,才会称赞他们。结果,许多人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因为上司总是在挑他们的毛病——总是留意他们在哪些事情上没有达到最终期望的标准。
就像我们在用非常挑剔的眼光去看孩子,总注意到他那块儿做得不好,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我们关注什么就会出现什么。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关心他做对的那一部分,引导他不断地做得更好。
惩罚起不了多少正面作用,不如帮助他们更正自己的行为,比如重新设定一分钟目标,确保他们了解自己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才算出色的工作表现。
当没有了惩罚,人的关注点就会在自己的潜力上,潜力发掘出来了,不就有出色的成绩了吗?
突然想起了前一段社会上的不停曝光,曝光一次处分一次,处分完了再曝光,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许多人不再愿意干工作,因为干工作就会出错,出错就会被曝光,就会被处分。
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只愿意平平的完成工作,少干工作减少出错的几率,减少被曝光的几率,整个工作哪有创新,没有创新,哪来的动力,没有动力哪来的业绩?
把这个推论放到我们教育孩子身上,是不是也这样。我们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关注的是他错了几道题,然后就没有了耐心,接着就是指责、谩骂、动手,孩子的注意力都在怎么样避免被说被骂被打,哪有心思好好审题认真写作业?
一分钟目标,一分钟称赞,一分钟更正,就这么简单,试着从自己的生活开始,试着从和孩子的交流开始,也许你的生活就有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