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个朋友,她问我,她女儿16个月了,还不会自己走路,是不是不正常?
按照正常的生理发展来说,婴儿在11个月左右就已经能独立走几步路了。
然后我就问她,能不能站立。她说扶着东西可以站,大人牵着也能走,但就是不敢自己独立放开走。
于是我知道了,她女儿是生活中受到了大人消极的社会性参照,形成了害怕、懦弱的情绪。
今天来了解一下,婴儿的情绪社会性参照。
什么叫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呢?就是婴儿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他们还不会说话,很多时候就需要看成人面部的表情,来判断一件事是安全还是危险的。
大人的表情是表示拒绝、紧张的情绪,那么婴儿通常就会退缩自己的行为;大人的表情是鼓励、快乐的,那么婴儿往往就会大胆去做这件事。
这是婴儿情绪社会化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能力。试想,婴儿在还不能通过听懂语言来接收信息,如果他们没有这种表情参照能力,那么对这个婴儿的生存是不利。
所以大自然造物是很智慧的,让人在早期生命就能有这个能力。
那么回到一开始我朋友16个月大的女儿不敢走路的这件事。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本来应该鼓励的事,但大人却表现出恐慌、紧张的情绪,那么婴儿就认为是危险的,会焦虑和担忧。
就如婴儿初学走路这件事,婴儿在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当他的肢体能力已经发展到可以走路程度的时候, 她自己就会开始本能想要走路。
但是如果大人在她第一次或某一次尝试自己独立双腿走路的时候,表现得特别紧张、害怕TA跌倒,那么这个情绪表达就会“吓”着婴儿,从此TA就会认为,自己走路是危险的,从此就不敢放开手,自己尝试去走路了。
所以在婴儿发展到某个关键期的时候,大人最好可以营造一个好的安全的环境条件,让婴儿大胆去探索,并且要给予积极的、鼓励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这样更有利于婴儿的身心发展
更有利于婴儿形成积极、勇敢的性格,智力发展也会更好,也会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