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思想带来行动,然后是行为巩固思想。
人的需求就是安全舒适快乐美好,你需要那样东西,所以那种东西对于你而言就有价值,你就会去追求,一旦你不需要它,那它对你就失去了意义,你就不会再在乎它。同理,什么事让你觉得能带给你快乐,那你就会去做。首先会起念判断考虑优劣,然后才会选择是否作出行动,说白了人做事的所有动机都仅有一个,就为了让自己好过,即便是做出了让身体伤痛的事,也是为了精神好过,追求的荣耀与成就感,与愧疚,慈悲怜悯同理,即是某事不做,会让你觉得不安,所以必须去做。
也许会好心做坏事,但是出发点一定是为了好。至少是自己认为的好。
物的价值在于使用,无用则无价值,用,包括使用与作用,要么成为帮助你,让你使用方便技巧与力量的一部分,要么成为愉悦你,让你开心舒适带来美好感觉的一部分。
社会上的交际就是价值的互换,要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而不是索取或掠夺,这会打破平衡,带来冲突,引发恶,善恶在人性中本有,也本无,都是被引导出来的,利益能激发一切,衡量一切,也可令人性失衡,所以千万不要用利益去考验人性。
物尽所用,人尽所能,这是一种态度,一种不断进步的精神,做,永远要尽量做得更好,体现出更多的价值。
为什么维持平衡关系是这社会的价值交换,等价交换,利益交换?因为无条件的付出它是有毒的,失衡的,只会滋生出理所当然的索取,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去交换,会培养出自私与冷漠无情来。互相给予,互相回赠,互利互惠,才能保持平衡。你付出可以不求回报,但一定要有接收就要感恩,就要回报的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