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德拉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在海边,看到世界是那么美好,落日辉煌,他感动得流下了第一滴泪。接着他被自己流出的第一泪感动,流出了第二滴眼泪。他感动于自己的感动--我居然如此与众不凡,远超庸俗的众人,可以因落日余晖而感动。
这是从罗翔老师《圈圈正义》中摘抄的一段话。
我们世人常常会陷入第二滴眼泪中。知识往往很容易让人有了优越感,更容易让人唯我独尊。他们会以他们的视角去选择想要了解的东西,至于世间的其他言论,他们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们的才华与知识没人质疑,但他们狂妄自大的样子真叫人讨厌。
他们的虚荣远远高于知识本身,这让我不得不产生疑惑。我们知道得越多,其实越无知,只是有些人永远只看到膨胀,而看不到膨胀背后的浩瀚无垠。
苏格拉底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就像老子所提倡的谦卑,知雄守雌,知道什么是刚强,却安于柔弱的地位,就像天下的溪流一样谦卑。虽然老子这里说的是处世哲学,但放在这里也未尝不可。
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时刻保持谦卑。有人说谦卑就是忍让,低头下气,其实不然,我所认为的谦卑就是智慧的光芒。
就算知道怎样能得到他人仰慕,但还是选择虚心请教,与世无争。
而人们常常因为虚荣而与本心背道而驰,或许功名利禄才能让人们稍微心安。
-
看到这段话时,其实我第一想到的并不是无知与虚荣,而是一种盲从,一种怯弱。
因为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自己。
在一家电影院里,当悲伤的片段冲击着人们的泪腺时,观众的眼泪无声地落下。我也不例外。可是随后袭来的念头却让我像做贼心虚。原来自己这么孝顺,原来自己这么爱国啊。可是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还是没有停止落泪,我也是,但我的心已不在这里了。
有没有那一刻,你已经做好流泪的准备了,因为你知道大家都会悲伤地流泪。好像没有流泪就会被道德谴责,你居然不难过,你一点也不...
于我而言,第二滴眼泪就像盲从,会陷入这种自我感动,自以为是又浑然不知。而有多少人敢承认呢。他们定会被心里的想法吓了一大跳,然后又继续假装神圣。
还有的就是怯懦,不敢真实面对自己的怯懦。会怀疑自己,为什么不落泪。你应该落泪,你应该祈祷,你应该悲愤...可这些,我统统没有,所以情感都是我自己强加上去了。我不知道是为了想与常人相同,还是高于常人。总之,我总常常因那些悲悯的想法感到可怜。
我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冷漠又自私的自己。我试图将爱包围起来,融化一层层冰雪。我讨厌世间的冷漠,所以我不能让冷漠一直蔓延。我总试图去唤起心中的悲悯之心,也许哪一天,我也可以视天下人为己。
谁不是生来就是圣人。唤醒人们的正是那第二滴眼泪,正视自己。
-
无知,盲从,都很容易慢慢远离自我。只有在第二滴眼泪过后,人们才可能慢慢意识到,原来自己是多么好笑,竟在无知中陶醉起来。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还意识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