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频讲座感悟
有幸观看台湾周淑惠教授的2020幼儿园主题课程开展讲座,难得的专家的讲座,使我在主题课程生成及实施有了新的认识,学到了一系列科学、优秀的方法、技巧。以下是我在观看视频后的反思与感悟:
首先让我对疫情后开展的课程展开了思考。幼儿在家已经放假将近两个月,回到幼儿园直接开展主题课程会不会有的孩子跟不上?会不会有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的一日作息与活动产生焦虑、抗拒的情绪?是否应该给幼儿一点点的过渡时间?带领幼儿一同回顾假期发生的故事?周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开学主题当中也给到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幼儿为中心展开的源自过去的生活经验,周教授强调,所有的生活经验都可以变成活动的一部分,那么在疫情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与幼儿息息相关的事情也可以成为这个主题的中心。如:小小口罩作用大,七步洗手法、生病了怎么办?怎样保持身体健康、在幼儿园应该怎么办?等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调查表的方式让幼儿表征疫情期间发生的身边的事情,比如身边的医生、警察都在干什么?我和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生活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建立生活常规、实施健康生活教育、多进行区角活动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极特别需要,让幼儿从健康的生活开始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其次通过周教授的讲座我发现课题生成的选择要从幼儿身边的人事时地物进入,追随孩子的兴趣,孩子才会想去探究。在平时的生活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大自然及生活点滴的教学,没有放手让孩子去是思考。案例《秘密基地》中的《小小生物》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孩子对自然万物充满了好奇,一只小小的虫子,成为了孩子们观察记录的对象。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查阅资料、百科全书知道了虫子的名字,并进行记录。矍螋爱吃什么?她爱吃的蚯蚓在哪里找?它会生长在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会生长在昵图松松的地方?都是孩子推论、查询资料与实践得到的结果,教师只是作为支持者参与其中,并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引发幼儿的探索、思考。如何知道蚯蚓吃什么?孩子将所有的食物都放在里面,并将土的位置也画下来,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的观察、分析、比对、验证。而这一切都成为孩子对大自然的观察与认知。这也是我所不具备的,相对而言,我的教学没有这么灵活,喜欢按部就班,就忽略了很多点滴的事物,同时我觉得自己也要转变 身份,不能一味的回答幼儿的问题,而要学会反问,引发幼儿的独立思考。
在周教授讲过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活动一直是以幼儿为主,教师只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也要多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表征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疫情演练持续进行
我们班级教师对一日生活环节疫情防控演练进行了二次学习演练,并且进行角色分配,之后开展了班级演练活动,从入园晨检环节,进餐环节,集体教育环节,活动区环节,户外活动环节,到离园环节,环环紧扣,严抓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现在这个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其实无处不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严防死守,从细节着手,不给病毒留一点可乘之机。
通过各项环节的演练,总结几点共通的注意事项,老师自身的防护措施要做好,检查要仔细;保持安全距离,分批次进行活动,避免扎堆;有任何情况立即联系保健医,上报领导;避免交叉感染;加强空气流通,保证空气新鲜;杀菌消毒卫生工作要做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家长沟通联系好,每天及时上报情况。但在演练中,还有不足,因为只是老师分角色扮演,并没有幼儿,所以当真的开学时,老师的工作量会很大,需要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关键时期,不能掉以轻心,面对我们的工作,我们不能松懈,众志成城,共同“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