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这样寒冷的夜晚来参加读书会的妈妈们,对孩子绝对是真爱了。
可很多时候,由于我们错误的教育方式,却把对孩子的爱变成了伤害。
今晚读的《陪孩子终身成长》的第二章——远离劣质亲子关系就告诉了我们,父母有哪些常见的错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孩子造成了何种伤害。
第一种是家暴。暴力型伤害对孩子的影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力量较强的孩子,当他还不足以反抗你的时候,你打他,他就去打比他弱小的孩子;而当他长大了,他就会反过来打你了,形成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另一类是力量较弱的孩子,长期被打会使他们内心觉得自己很差,价值感极低,自卑,敏感,甚至出现社恐。杨校长分享了两个典型案例。一个是四年级男孩的妈妈,长期打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忍着,现在长大了,就开始还手了,妈妈痛苦不已,却没有后悔药吃。另一个是一年级的男孩,在学校打别的同学,杨校长询问了家庭氛围,得知孩子妈妈也经常打孩子,杨校长就问了一句:等孩子长大到能和你抗衡的时候来打你,你是希望你赢呢还是孩子赢?这种将是一场必输的战争,无论谁打倒了谁,都宣告了教育的失败。
第二种是恐吓、威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分不清规则和爱,总是用撤销爱作为威胁来逼迫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这种方式非常常见,应用范围还相当广泛。比如对小朋友“你再闹我就不要你了,你再哭我就把你丢在大街上了”;对中学生“你再不好好学习就滚吧,你再打游戏就别进这个家门了”;对成人“你要是非要娶那个女人,就别认我这个妈了”……父母的本意是想用激发孩子负面情绪的办法来终止错误行为,可实际上这种恐吓只会让孩子把注意力从错误行为上转移到“害怕妈妈不要自己”上,结果不仅不会让孩子学会“自己的行为不对”这个道理,还损害了亲子关系,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以此巨大的代价换来一个短期行为终止,实在是得不偿失。
第三种是冷暴力。这是让孩子最为恐惧的已经方式。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名为静面实验。实验对象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士和她可爱的刚满1周岁的女儿。实验开始,她们进入一个房间。接着,女士坐在地上和女儿进行互动玩耍,回应女儿的每一个动作。画面和谐又温馨。然后,母亲突然转过脸。过了一会儿,再转回来时,突然变得面无表情,且不再有任何回应。小宝宝很明显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吓了一跳。接着,她开始手舞足蹈,想尽办法想要唤回母亲的注意力。她对着母亲笑——没有回应。她用手指其他地方——没有回应。她将双手伸向母亲——也没有回应。她发出尖叫——仍然没有回应。这个过程仅持续了半分钟,宝宝的所有努力都宣告失败。这时她瞬间情绪崩溃,开始嚎啕大哭,哭得歇斯底里。然后,母亲遵照指示,马上又变回了那个“正常回应”的母亲。宝宝楞了一下,发现爱她的母亲又回来了,一瞬间就破涕为笑,又高兴地和母亲互动起来。心理学家认为,母亲仅仅维持了数十秒的“静面”,就给孩子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到让她精神崩溃。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经常对孩子冷面以待,甚至时常恶面相向的话,又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创伤?
很多父母会说,哪有那么多事儿,我们小时候也被打被骂,不也好好的?可是夜深人静时,你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真的那么好吗?很多伤害我们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这些伤痛会被我们的潜意识保存下来,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非常喜欢心理学家荣格的一句话:“潜意识操控着你的人生,你却称之为命运。”如果你仔细回想生活中激起你情绪的事情,会发现大都是同一类问题,这其实就是过去的伤痛藏在了潜意识中,一旦被触碰就会发作。
我们曾经受的伤害是由于我们的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而我们又是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在一个家族中,亲子关系模式往往会“遗传”,我们往往会用上一辈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让家族负能量到我们这里终结,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充满阳光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