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日白影离白编辑在群里告诉我:文字是一种美!韵律节奏的美;文采斐然的美;对称均匀的美;情感抒发的美。自己写下来,心里舒坦;让别人看了,觉得舒服。
“韵律节奏”四字让我想到了艺术哲学中提到的对象性语调,也就是符号本身的语调,它指的是乐谱(四条线上的音乐的符号)、歌曲(文字符号+音乐符号)、诗歌(文字符号)。乐谱需要演奏、歌曲需要演唱、诗歌需要朗诵,这些都需要人来表现。人自身有情感,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个语调,情感评价语调。
比如下文提到的诗歌《我爱你》和《登幽州台歌》。朗诵时你肯定要评价一番这首诗该豪迈的朗诵,还是该深情的朗诵。你该不会在朗诵《登幽州台歌》时用深情语调来朗诵吧?而你评价它需要深情地朗诵前提是它本身有一个语调指引你深情朗诵。所以艺术作品是对象性语调和情感评价语调的迭加。
我提到艺术品是对象性语调和情感评价语调的迭加的重要性在于重新认识什么是艺术作品的真正的内容,故韵律节奏的美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这不是这篇文章谈论的重点,就不谈了,若要要了解这就看这篇吧。
既然韵律节奏的美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写出来呢?这件事我思考了很久,今天晚上躺在床上睡觉时,我想到了舒婷的一首诗《我爱你》
谁热泪盈眶地 信手
在海滩上写下了这三个字
谁又怀着温柔的希望
用贝壳嵌成一行七彩的题词
最后必定是位姑娘
放下一束雏菊 扎着红手绢
于是 走过这里的人
都染上无名的相思。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信手”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我从来不知道“信”字和“手”字可以组成词语。我去百度查询了“信手”二字的意思,得知它是随手的意思。要我写肯定会写“随手”。不过信手和随手意思一样但读起来节奏和韵律不一样,一个读音和另一个读音不相称,自然读起来难受,是噪音,谈不上美,所以要写出美的文字肯定要有大量的字词积累。我的脑海里没有“信手”二字的词语,想破脑袋也只能用“随手”啊!
要获取大量字词肯定是在阅读中寻找,比如读一首诗歌,但我这次认识“信手”二字,下次写作时我能写出来吗?答案是不能的,因为它没有成为我的内在,它只是在我理性下强制记住了,稍有松懈就会忘记,下次找不到用信手二字代替随手二字把文字节奏和韵律写出来。
我该如何记下文字呢?我想到了小学时记生字词我会用一个作业本把抄十遍,然后用它造句子做练习,接下来是听写、根据意思写词语,牢牢记住这些字词终身不忘,写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
是的我有记录,我也抄了
可是我没有用它造句子做练习,听写生字,根据意思写词语,牢牢记住这些字词,我没有坚持下来,为什么呢?
反复思考想到了一个答案:只有我一个人在抄写不认识生字;只有一个人在试图用心记下生字,把它融入脑海,写作时信手拈来;只有我一个人在默默学习艺术哲学……我感到孤独,这份孤独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异类,让我觉得自己学习写作的方法是错误的。我应该和大家一样,多看书不停写作,那才是对的。我应该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大家一样。那时候我不会觉得孤独,有一颗平稳的心态不断看书,不停写作。可是这真的能成功吗?
因为不停写作,不断看书的人不只我一个。简书上的每个渴望在写作一途有所建树的人都是一样的。不过,我可以断言在简书上写作的作者绝大多数注定在写作一途毫无建树!这令我不得不思考,我和这些失败的人有什么区别呢?找不出区别,大概率我也会和他们一样失败吧。所以我学习艺术哲学拿起知识面对写作,力争在写作一途有所建树避免失败,然而只有我一个人学习艺术哲学,这太孤独了。我害怕孤独,想大家一样。因为我是个普通的,平常的和你们一样的人。我要么孤独,要么孤独。
于是我加入群里和大家产生联系,这份联系让我不再孤独,让你们也不再孤独。我们建群是因为一个人独自面对写作总是难以支撑的,我们相互鼓励,彼此互赞莫过于此。
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我们脑海中会想起一个人,他可能是爱人、朋友、也许是某个群聊。我就记得群友在群里分享读过的书籍、诗歌、还有他们最近写小说。看着大家都在写作,自己也不甘落后,我也要写,有了联系在面对写作时才不会感到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