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我与地坛》是在高一的时候,这篇文章被收录在高中语文课本里,当时读的时候我只是读懂了史铁生先生对他母亲的愧疚,当读到他的母亲常常寻到地坛张望内心充满不甘愤怒残废了的儿子,小心翼翼生怕儿子发现,有过作者车轮印的地方就有他的母亲寻找的脚印,当时一定也是感动的落泪了吧,不然为什么会心里念念不忘这篇高中课文呢?
后来专门去书店买了《史铁生散文集》也了解到他的文章富含一定哲理,参透生死,道破人生。第二次读发现很多地方都读不懂,看似华美流畅的文字竟有那么多的深意。很多地方都反复读反复理解,可能还是太年轻了,阅历不够丰富,很多地方都不能引起共鸣。但是,史铁生先生的文字真的是辞藻华丽,善用排比,景物描写十分的形象生动,在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同时,也忍不住感叹形容的无比贴切。文字功底令人折服。
高中毕业后,有一天我在《读者》的公众号上看到一篇写史铁生先生生前事迹的文章,他的标题让我至今难忘‘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形容史铁生的作为极其贴切。20岁,是一名有志青年大展宏伟抱负的时候,是迫不及待去实现梦想的时候,更是想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时候,可在这么美好的年华,偏偏让一名青年断了双腿,成为残疾。天降横祸,纵使内心有千般万般不甘,也只能被命运折服。于是乎,有了后来的创作,他无法行走,就用笔杆在文坛给自己撞出一条血路。读着读着,就开始心疼这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也心疼他的母亲。
《我与地坛》这一篇散文我一共读了三遍,但我还会反复读,学习他永不重复,形象生动的词汇,学习如何能写出那感人的句子,即使会一遍遍的流泪。说起来,这篇文章是我读书的开始,是我的引路人,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是自从认识了这篇文章我就心里总是想起他来,想起作者的母亲,想起作者对母亲的悔恨,有时候又想作者是怎么写的这么感人肺腑的?我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吗?于是乎便有了现在。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我与这篇文章注定要遇见,注定要了解这么一个坚韧不屈向死而生的史铁生,于是有了想要学习写作为自己多谋一条出路的想法,就像是地坛也好像是为了史铁生的到来,在那里等了几百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