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浏览“新网师”时,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很感兴趣的文章,题目的大致意思为“不要错误地认为阅读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当时看到这种说法时自己的心里着实吃一惊,那既然阅读不能提高语文成绩,那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成绩呢?我的心里产生了诸多的疑问,迫不及待想看看文章的观点。这个依靠阅读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冀望于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考试的成绩,这种希望是不是已经泡汤了。
我认真地看完了文章,发现作者的观点并不偏颇,相反自己还比较认同。首先,在语文课上作者并非反对阅读,而是认为如果是寄希望于短暂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那是极不现实的。因为,阅读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量变才能引起最根本的质的飞跃,很多学生阅读的量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要想发生质的飞跃,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很多学生都在断断续续的阅读却看不到语文成绩提升的事实。相反,热衷于大量机械默写背诵及规范答题思路的老师,若果不断加强适应题型的练习,往往能够提升学生答题的质量,成绩当然会跟着提高。
由此看,要在很短时间内通过阅读开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很不现实的事情,这就是很多经常抓学生阅读的老师成绩平平的原因。看来,既抓阅读,同时也不放松对题型的训练,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