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这本书讲的是通过对自己房间物品的收拾整理打扫,重新认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他并非绝对要以房间弄整齐为目的,而是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了真正的自己,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筛选物品的同时改变人际关系,说的再白一点,如何对待自己决定一切。物品是一面能够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从一个人的穿着可以看出他的品位,对于对于衣着等物品要少而精,要学会不断的循环淘汰,保持更新。就像我们的书包,虽然每天背着你,可里面的东西,有多少是真正喜欢并现在用的着的呢。还是把一些自己觉得可能用的东西,不断填充你的背包,最后弄得包满满的,背起来很累。要和物品成为好朋友,不但确保每样物品都在自己掌控下,自己能够确实用了他,还要和他成为好朋友,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关注对当下自己合适并且必须的,也确实在用的东西。
环境对每个人都有影响,我们现在对比一下,断舍离对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断舍离之前居住的环境是垃圾场状态,堆砌着大量的物品,对物品的数量和质量没有知觉,无法成为无主。断舍离之后,有自在的空间,有美感,最低限度的量致力于精挑细选物尽其用,享受轻松和满足感,和物品成为朋友。这是通过学习断舍离,整理物品,转换环境的气场,让内心充满喜悦和宁静。
我们住的地方会映出我们自身的状态。房子新旧并不重要,里面的东西堆积的太多太慢就会影响健康不安全,要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在这里找到神清气爽的感觉。我们把房间比作比做肠道,没收拾的房间就像便秘,代表着停滞运和腐朽运。而那些破烂货和垃圾就好比食物,我们跟物品之间的关系用不着的就是坏火腿,可能用得着,就是干巴巴的火腿,现在喜欢并当下真正合适和必须的就是新鲜的火腿,我们愿意要哪种火腿呢?
在具体运用上,你要从自己做起,不要想着控制别人。不要有“别人的东西都是垃圾,看着就烦”,不要对别人有抱怨,做好自己的事情,高高兴兴的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你自己的态度转变了,就会带着周围的人一块变化。在做的过程中要集中于一点,做得完美就能不知不觉打开收拾的突破口。限制物品的总量,循环替换不需要的东西。
记住外面的一切是自己内心的影射,通过断舍离改变自己对物品态度,重新认识自己,从当下我的角度来处理与物品的关系,保持好心情,去除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