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基层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成长也需要基层的历练。人才匮乏,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基层发展的一大瓶颈,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枯燥乏味、矛盾多元复杂,导致各类优秀人才引不来,引来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突出,只有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用心留才、按需用才,才能让基层人才更有干劲、更有奔头、更有方向,才能以人才“活水”浇灌出基层“幸福之花”。
“栽种梧桐”引,巧用政策,让人才更想来。“没有梧桐树,难引金凤凰”,要增强基层的吸引力,首先就要从政策上作文章。人才政策绝对不能“画大饼”,不能开“空头支票”,制定的各项政策要符合客观实际,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人才政策向产业领军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倾斜。既要在资金扶持、办公场地、住房保障、税收、保险、医疗、子女入学、配偶随迁等方面出台普适性政策,也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才出台个性化的政策。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校园招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等线下渠道和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全方位宣传,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深入基层。
“厚植沃土”育,外淬内培,让人才更会干。“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党的事业、民生福祉,“输血”还须“造血”,引才更须育才。要聚焦人才综合素质提升,从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等方面入手,“外淬”和“内培”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用好各级党校、培训学校、实训基地等主阵地,邀请科技人才、专家教授、技术骨干到基层一线、到田间地头开展“菜单式”“订单式”送学培训,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加强综合培训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把基层一线当课堂,把实践工作当教材,搭建起推动人才从“大众型”转变为“精专型”的成长平台。
“优化环境”留,倾心服务,让人才更想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但人才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不能把它当成“一锤子买卖”,引进来就放任不管,要作好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就要在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引才关键在于引心,越是高层次人才越注重事业的发展、人格的尊重、环境的宽松。要建设各类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细化保障措施,实行“一站式”专窗服务,提供包括人才认定、配偶就业、子女就读、医疗保障、税收优惠、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服务,为各类人才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提供便捷高效的“直通车”服务。要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引进人才,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学术氛围,给予持续的人文关怀,帮助人才成长进步。
“量体裁衣”用,人岗相适,让人才更能干。“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引才是基础,用才是关键,优秀的人才只有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果分配人才图方便,搞“一刀切”,就会造成才岗不适、岗能不配等情况,缺乏双向选择和沟通机制,极大地削弱人才的激情与创新精神。人与人之间都有差异,要多和人才沟通,精准识别人才的技能包,要根据人才的专业背景、技术特长、工作经验、内在潜力等方面,综合标识人才的鲜明特征和能力结构,了解擅长的专业和个人特质,将其分配到既能发挥专业、又与个人成长适应的工作岗位上,避免“用非所长”“用其所短”,最大限度提升人才的事业感、归属感、成就感。